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权
【答案】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即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产权等。
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
(1)收益分享权能,即分享财产营运所带来的部分收益的权利。只有通过分享财产经营收益才能证明产权的经济存在,而且产权的经济意义也就在于收益。
(2)收益支配权能,即在合法范围内,产权主体不受任何干扰,自主支配财产的权利,特别是对收益的支配权利。
产权的基本特征是:
(1)产权主体具有经济实体性。作为经济实体一般必须具有这样三个特征:
①必须有一定的财产作为参与社会再生产的前提,这项财产在法定的最终归属上并不一定必须为该实体所有;
②必须直接参加社会再生产活动;
③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参与社会营利性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2)产权运动具有独立性。即产权一经确定,产权主体就可以在合法范围内自主地运用,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受同一财产上其他财产主体的随意干扰。一个主体可以拥有多项产权,但一项特定产权只能归属一个主体。
(3)产权体系具有可分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产的价值形态运动与使用价值形态运动因信用制度等的发展而分离,不同的主体以财产不同形态的运动为控制对象,使得单一的财产所有权分离开来,并落在不同的产权主体手中。
2. 商品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根据这一定义,一物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十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3. 生产价格
【答案】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原因有:
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上升。
4. 资本周转
【答案】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周期性循环或再生产过程。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即为资本周转。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的是资本的增殖。要实现资本的持续增殖,就要不断重复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循环过程。资本周转速度表示资本周转的快慢,它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资本周转速度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是不同的,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一般而言,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者越长,资本周转就越馒; 二者越短,资本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就一个年度来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和年利润总量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5. 纯粹流通费用
【答案】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 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
6.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它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实质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这样等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支配更多的活劳动,在剥削率相同的情况下,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此,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农产品按价值出售,就可以在扣除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后有一个余额。这一余额不会像在工业部门那样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因为,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阻碍着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农产品不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样由于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就留在农业部门,被土地所有者占有,成为绝对地租。
7.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为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衡量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原则。价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关,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
8.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十地经营权垄断的存在。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