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869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可自动得到调整,不需要任何政府调节。( )
【答案】T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赤字时,外汇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本国货币就会贬值,这就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改善,国际收支赤字自动消除。相反情况发生时,国际收支同样可自动得到调整。
2. 在费雪的两期消费模型中,利率上升意味着储蓄的回报率提高,但储蓄不一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
【答案】T
【解析】储蓄是否增加不仅取决于利率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低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储蓄会增加; 但对高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则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储蓄会下降。因此,当利率上升时,储蓄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3. 政府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则是通过它们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间接影响总需求。( )
【答案】T
【解析】从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投资决策,对国民收入产生间接影响。
4. 如果就业上升,那么失业率必定下降。
【答案】F
【解析】由于劳动力人数不确定,所以不能判断失业率是否下降。
可以看出,政府支出g 直接作用于国民收入,而税收和转移支付首先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y d =y-t+tr,然后影响消费和
二、名词解释
5. 总需求曲线
【答案】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 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6.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答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问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7. 适应性预期
【答案】(1)适应性预期指各个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在t-1时期所做的对; 时期价格水平的适应性预期定义为
与实际值的差距,λ为调整系数,其中,为预期值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的幅度。
(2)“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
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3)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8. 货币数量理论
【答案】(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己。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三、计算题
9.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己知生产函数为
(1)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
答:(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
代入数值得:
解得:k=2
2把k=2代入生产函数,得y=2×2-0.5×2=2。 。.5对,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0.1。人口增长率n=0.05,资本折旧率δ=0.05。试求:
即稳态时人均资本k=2,人均产量y=2。
(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为sy=0.1×2=0.2。 稳态时的人均消费为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