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9新闻学理论与实践之《新闻采访学新论》考研内部复习题5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作为一名记者,自己有些什么个性心理缺陷? 你打算如何进行自我心理控制?
【答案】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执行决定的意志行动中,始终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成分。面对着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采访活动,记者只有掌握了自我心理状态的应变,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使命。
心埋状态主要包括性格、兴趣、情感、情绪、意志等。记者访问心理的自我控制主要从这五个方面进行。
(1)性格
记者的性格与访问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性格不同对访问活动的影响也就不同。每个记者都应对自己的性格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扬长避短,使访问获得更大的成功。当然,一个人的性格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性格孤僻的记者要主动热情地与人接触,增强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对事物的敏锐感。性格刚烈的记者,在访问中遇到各种问题,要冷静慎密地思考,防止急躁轻率,避免简单化倾向。性格懦弱的记者,要多看到访问中的有利条件,要想方设法依靠各力一面的帮助,尽力取得访问对象的支持,以加强搞好访问的信心。
(2)兴趣
记者与访问对象能台对所谈的话题产生共同兴趣,常常是访问顺利与否的关键。有了共同兴趣,双方关系融洽,就能倾心交谈,导致访问成功。反之,双方关系冷漠,话不投机,记者就很难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材料。记者要注意变换原有的心理状态,对不熟悉乃至不喜欢的事物常去接近、了解,以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对访问范围中涉及的问题,要认真钻研,使个人兴趣逐步融合于对象的兴趣之中。记者对自己的访问对象及采访内容,兴趣越浓,采访的深度就越深,采访的效率也就越高。与此同时,记者还要十分注意了解新闻受众的兴趣。受众的兴趣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记者应使自身的兴趣不断地调整以与之相适应、相接近,这样访问的结果才会得到受众的青睐。
(3)情感
情感是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访问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情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记者同访问对象情感一致,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缩短彼此间的心理差距,使对象在最大限度上与记者合作。要实现记者与对象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主要方法就是借助于情感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使情感依附于认识得以表现。如果记者所表达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能被对象所接受,那么这种认识便成为使对方产生情感活动的认识内容,于是心理上的共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