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717卫勤基础理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一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①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②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③提出1种新的管理方法: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⑤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2.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BPR ), 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 哈默教授和钱皮博士提出。流程再造的意义是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自从哈默博士提出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定义以来,有许多专家、学者用不同的词来阐述相近的意思。这些不同概述所表示的意义在某些特征方面有所不同,如改变的程度(彻底的还是渐进的)、实施的范围(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潜在的效益和风险等,但它们的着眼点都是企业的流程,希望通过企业流程的再造或再设计,获得企业绩效的改变,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 风险型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型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所处理的决策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有: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收益最大,损失较小等; ②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井且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③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或者存在一个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不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或某一概率分布下的损益值可以预先确定; ⑤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一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顶先算出或估计出来。风险型决策是以概率或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随机性。
4. 工作轮换
【答案】工作轮换是指使各级主管人员在不同部门的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工作轮换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受训者到不同部门考察工作但不会介入所考察部门的工作; 二是受训者介入不同部门的工作。工作轮换有利于促进员工对组织不同部门的了解,从而对整个组
织的运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更合适的工作; 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但也会存在诸如增加培训费用、难以培养专业化人才等不足。
5.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组织精神;
②组织价值观;
③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性;
⑩系统的开放性。
6.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7. 信度与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考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一致性指不因所用考评方法及考评者的改变而导致不同结果; 稳定性指一定时间内重复考核所测评的结果应相同。主要表现为一个测量过程中各项目的得分是否基本相符合,两次测量考评的分数是否前后基本一致。
效度是指考评所获信息与待测评的真正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考评测量的效度越高,表示它所测量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程度越高。效度反映运用某种技术得出的测试结果所能真正衡量被测试对象的程度。效度差便是所测量的不是拟测的,无关信息被纳入,有关信息却被忽略了,出现文不对题与答非所问的弊端。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体现为:信度将影响效度水平的高低,信度是对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应,而效度是结果与工作绩效相关程度的反应。一般而言,测评者的绩效结果越稳定、越一致则其结果与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的相关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低; 有效的考核既要有信度又要有效度。二者共同作为测评考核有效性的手段。
8.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9. 效益原理
【答案】效益原理就是在管理中讲求实效,使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对社会做出贡献。“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两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费与产出的数量比; 后者属于“质”的概念,反映产出的实际意义。
10.概念技能
【答案】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较为不重要。概念技能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概念技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二、填空题
11.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行为的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过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意志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解析】这是第一版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新版教材中己经删除,但这里再次考到了。大家可以作为补充知识了解一下。
12.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______和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______。
【答案】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解析】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