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51文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2.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3. 俳句
【答案】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4.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5. 《吉檀迦利》
【答案】《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打情诗集。它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
,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诗集将泛神论哲学思想融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抒情色彩浓厚。诗歌运用口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象入诗,
突出这些形象可感、可触、可视的特征,形成具体朴实、清新动人的风格。同时,诗歌吸收了格律诗所特有的重复和音节相同的原则,结合了散文诗千变万化的特点,创作了具有内在节奏感的韵律。总之,《吉檀迦利》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让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 托尔斯泰主义
【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到的自我完善”的体现。
7.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8. 俄狄浦斯情结
【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恋母和拭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也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二、简答题
9. 简述堂吉诃德的作品的意义。
【答案】①《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撅不振。
②《堂吉诃德》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
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
10.19世纪欧美文学的成就何在?
【答案】19世纪的欧洲,无论在思想文化还是文学艺术上都是一个辉煌的时代。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从而给近代欧洲文学带来了繁荣景象,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19世纪欧美文学的成就主要有:
(1)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这一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浪漫主义文学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弘扬个性,肯定自我,揭示了人的丰富而纤弱的感情世界,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摆脱传统文明束缚的强烈的个性主义愿望,使西方文学中“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体意识。
(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成形于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确立与发展的时期。相比于18世纪,19世纪更是科学主义空前兴盛的时代,与浪漫主义文学相反,现实主义作家延续着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形成了共同遵循的“真实”、“写实”原则。正是这种“写实”原则,促使现实主义作家在客观“再现”与“反映”生活的过程中,普遍展开了对人的灵魂的空前真实、细致的剖析,从而改变了西方文学“人”的观念。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科学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在更深层次上是它驱逐了上帝之后带来的人文震撼。
(3)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人的生物属性的问题,从而把“人”的问题的探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自然主义的代表左拉接受了达尔文的思想,形成了对人与世界的新的认识,传统理性主义的“人”,在他头脑中一大半被“生物的人”所取代。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化观念上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己有所超越,从而跨进了非理性主义文化的门槛。
(4)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进一步给人带来心灵的挤压,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颓废主义笼罩了整个西方社会。在这种“世纪末”颓废精神弥漫的文化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已不再信守传统的理性原则,而是崇拜非理性、本能和潜意识; 也不再执著地去追寻理想和美好的未来,而是热衷于描写人与社会的畸形、病态和混乱。在这类文学作品中,人的理性内容被抽空后,注入了非理性内容,“人”的形象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西方文学发展到19世纪末,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成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这两种文学的人文观念进入了现代文化的范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