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二) ... 9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三) . 14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四) . 19 2018年长江大学软件工程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五) . 25

一、综合题

1. 试简述SSL 的工作过程。

【答案】首先举例说明SSL 的工作过程。假定A 有一个使用SSL 的安全网页。B 上网时用鼠标点击到这个安全网页的链接。接着,服务器和浏览器就进行握手协议,其主要过程如下:

①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浏览器的SSL 版本号和密码编码的参数选择;

②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服务器的SSL 版本号、密码编码的参数选择及服务器的证书。证书包括服务器的RSA 公开密钥。此证书用某个认证中心的秘密密钥加密,然后发送给该服务器;

③浏览器有一个可信的CA 表,表中有每一个CA 的公开密钥。当浏览器收到服务器发来的证书时,就检查此证书是否在自己的可信的CA 表中。如不在,则后面的加密和鉴别连接就不能进行下去;如在,浏览器就使用CA 的公开密钥对证书解密,这样就得到了服务器的公开密钥;

④浏览器随机地产生一个对称会话密钥,并用服务器的公开密钥加密,然后将加密的会话密钥发送给服务器;

⑤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说明以后浏览器将使用此会话密钥进行加密。然后浏览器再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单独的加密报文,表明浏览器端的握手过程已经完成;

⑥服务器也向浏览器发送一个报文,说明以后服务器将使用此会话密钥进行加密。然后服务器再向浏览器发送一个单独的加密报文,表明服务器端的握手过程已经完成;

⑦SSL 的握手过程至此已经完成,下面就可开始SSL 的会话过程。

2.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1)10cm (网络接口卡)

(2)100m (局域网)

(3)100km (城域网)

(4)5000km (广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答案】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即为传播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 数据率;

(1)

(2)

媒体长度1分别为:

(3)

(4)

3. SNMP 使用UDP 传送报文,为什么不使用TCP?

【答案】SNMP 信息的交换本身是一个不可靠的数据服务,并且每一个信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传输过程。同时还应该尽量降低在网络上传送SNMP 报文的开销,因此规定了SNMP 使用UDP 传送报文。而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使用TCP 虽然保证了可靠的传输,但是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要释放连接。所以它的开销太大,而且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所以相比较SNMP 使用UDP 传送报文效率更高。

4. (1)有人认为:“ARP 协议向网络层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因此ARP 应当属于数据链路层。”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2)试解释为什么ARP 高速缓存每存入一个项目就要设置10〜20分钟的超时计时器。这个时间设置得太大或太小会出现什么问题?

(3)至少列举出两种不需要发送ARP 请求分组的情况(即不需要请求将某个目的IP 地址解析为相应的硬件地址)。

【答案】(l )ARP 不是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它本身就是网络层的一部分,它为IP 协议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而不使用IP 地址,无需ARP 协议转换即可正常运行,因此ARP 协议不在数据链路层;

(2)当网络中某个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发生变化时,ARP 高速缓存中的相应项目就要改变。ARPS 保存在高速缓存中的每一个映射地址项目都设置了生存时间(例如,10〜20分钟)。凡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从高速缓存中删除掉。设置这种地址映射项目的生存时间是很重要的。时间太长会使更换网卡的主机迟迟无法和网络上的其他主机通信,而时间太短则会使ARP 请求和响应分组的通信量太频繁信;

(3)①在源主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已经有了该目的IP 地址项目;②源主机发送广播分组;③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使用点对点链路。

5. 主机H 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 ,IP 地址为192.168.0.8,服务器S 的IP

地址为

,主机H 与S 使用TCP 通信时在主机H 上捕获的其中5个IP 分组见如表1所示。

表1 在主机H 上捕获的IP 分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17中的IP 分组中,哪几个是由主机H 发送的?哪几个完成了TCP 连接建立过程?哪几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根据表1中的IP 分组,分析主机S 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字节数是多少?

(3)若表1中的某个IP 分组在主机S 发出的前40B 见表4-8,则该IP 分组到达主机H 时经历了多少个路由器?

表2 主机S 发出的IP 分组

IP 分组头和TCP 段头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IP 分组头部

图2 TCP 段头结构

【答案】(1)三个小问的解题思路。

第一小问的解题思路:数据由H 发送,说明此IP 数据报的源IP 地址肯定是主机H 的IP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