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
B. 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 “glass ”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是“玻璃杯”,这是词义的隐喻扩展
D. 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用来突出对立面
【答案】B
【解析】B 项正确,歧义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词语的多义,“锁”既有“上锁”的意思,也有“门锁”的意思。
A 项错误,词义的模糊性主要是指词义所指称的范围是非精确的,无法说明词义具有社会性; C 项错误,词义引申的途径分为隐喻和换喻。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glass ”的本义“玻璃”和派生义“玻璃杯”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不是相似,因此派生义“玻璃杯”是词义的转喻扩展:
D 项错误,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强调作用。
ACD 错误。
2. 下列各种话(腔)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有( )。
A. 黑话
B 行话
C. 广州话
D. 粤语
E 官腔
【答案】ABE
【解析】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用语; “官腔”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也是一种社会方言。而CD 两项都属于地域方言。
二、填空题
3.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诞生了二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 《中国文法要略》
【解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产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分别是王力
先生的代语法》(1943). 《中国语法理论》(1944)和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
4. “他只吃了一个苹果”这句话,有歧义,因为“只”可以指向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吃; 一个; 苹果
【解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原句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只”的语义指向不同:指向“吃”,表示“他只吃了苹果,没干别的”; 指向“一个”,表示“他吃了一个而不是几个苹果”:指向“苹果”,表示“他吃的是苹果而不是其他水果”。
5.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关系,这是语言符号的______性,语言符号不占有空间,以符号序列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______性。
【答案】任意; 线条
【解析】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6. 跑材料、______、______。 跑商场、跑马都是______关系,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______、
【答案】动宾; 目的; 处所; 工具
【解析】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中性宾语。中性宾语又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等。
三、判断题
7. 人类语言具有双重性,也就是具有语音和意义两种系统。
【答案】错误
【解析】人类语言的双重性是指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
8. 音质是由音高、音长、音强决定的。
【答案】错误
【解析】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其差别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四、名词解释
9.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
如汉语的
,英语的,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
言社会当做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10.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11.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12.腭化
【答案】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增加擦音成份,塞音腭化后常带有塞擦音色彩。如北京话[n]、[l]等声母在高元音[i〕之前时,就会产生愕化现象。在历时平面,普通话的3个舌面音声母两套声母受高元音[iy]的影响而腭化演变来的。
就是古汉语
和
五、简答题
13.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