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61地质学基础A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自然灾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往往涉及多种因素,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行为。自然灾害的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自然灾害的一般特征

①自然灾害的潜在性和突然性

a. 作为地球系统的一种自发演化过程,灾害在发生之前都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系统原有的平衡和稳定性。灾害出现之前常常没有可直觉感受的前兆或严格的物理规律可寻,故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b. 一旦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灾害往往会迅速地于顷刻间爆发出来,然后又转瞬即逝,表现出较强的突发性,同时也加大了灾害研究的难度。

②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群发性

a.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是灾害的又一重要特征。各种灾害成因不同,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周期。

b.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还常常接踵而至或是相伴发生,形成灾害的群发性现象。 ③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多因性

a. 自然灾害的复杂性表现在多方面

第一,灾害的周期性不仅局限在一种时间尺度上,还可以表现出层层嵌套的特异行为。

第二,某种灾害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灾害的出现。

b. 不仅一种自然营力可以引起多种灾害,同一灾害事件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使人们对灾害的辨别和防范倍感困难。

2. 怎样确定地球的密度?

【答案】将公式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作为计算地球密度的基本原理公式。

(1)地球的质量

①地球质量计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和引力定律,地球质量应该是。式中m 是地表上一个受地心引力作用的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即知道地球半径r 和引力常数f 可计算地球的质

量。

②地球半径

假定地球是一个圆球体,测算地球半径的几何学原理为:一段圆弧的长度与其对应的圆心角成比例。当圆心角以弧度为单位时,该比例的常数就等于圆的半径。

③地球质量

现代计算地球质量时,以旋转椭球作为地球模型,并考虑地球内部温度、压力的变化和物质分布不均等因素,结合动力学分析,得到地球的质量为

(2)地球密度

以计算得到的地球质量除以地球体积,算得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g/cm。

3. 解释何谓自然灾害的减灾系统和防治工程。

【答案】(1)自然灾害减灾系统

①组成

自然灾害系统一般是由各级政府领导和协调建立的综合性职能机构,具有权威性、社会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救助性特征。

②职能

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减灾政策,确定灾害风险、发布灾情公报、决定减灾方案、领导减灾活动,以保证在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上,尽可能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维持社会的稳定。

(2)自然灾害防治下程

①自然灾害的防治工程是减灾活动中最直接的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治理和改善灾害系统的致灾环境,减少灾害产生的条件,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灾害的目的。

②不同灾害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不同,需要根据灾害的成因和现象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最终确定运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有效、经济、简单和实用。

4. 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答案】(1)区域变质作用是指那些在地壳活动带的深部地质过程,由于长期的高压高温条件使岩石发生广泛变质的地质过程。长期的高温高压条件是发生区域变质作用的必要条件。

(2)接触变质作用是指高温岩浆侵入围岩引起的变质过程。高温和岩浆与围岩发生接触是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必要条件。接触变质作用可分为:

①接触热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围岩受热后矿物发生重结晶、脱水、脱碳,形成变晶结构与新矿物。

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其实质是高温下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液通过与围岩的交代作用使后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3。

5. 请说明酸雨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1)酸雨的形成条件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酸雨的形成离不开两大物质即有机酸和无机酸。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气体等,主要形成硝酸根和硫酸根,这些酸性物质随机附着在水汽凝结核上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形成酸雨降下。

(2)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使土壤pH 下降,因而导致大量的阳离子,特别是钙、镁、铁等重要的营养元素从土壤中溶出和流失,造成土壤的营养状况降低,妨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②对植物的危害

抑制植物种子的发芽,引起森林生产率的显著下降。

③对水体的影响

酸雨发生的地区,地表水明显酸化。在全球范围内,湖泊、河流及生活在其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受到酸雨的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④对材料的影响

酸雨对建筑物、金属材料、纺织品、皮革、纸张、油漆、橡胶等物质的腐蚀作用十分严重,在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很大的危害,水质酸化后,由于一些重金属的溶出,对饮用者会产生危害。

6. 海啸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1)海啸定义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或海岛火山爆发以及海底塌陷、滑坡和地裂缝等激发而引起的一种重力长波。因此可以看作是它们(尤其是地震和火山)引起的一种次生灾害。

(2)海啸的能量来源

①地震

海底地震的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50km,且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尽管无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作用或海底的弹性震动也可以引起比较弱的海啸,但一般情况下,海啸皆伴随着海底的大面积垂直运动而发生。

②海底或海岛火山爆发

③海底塌陷、滑坡和地裂缝。

④海底进行的核爆炸

海底进行的核爆炸也引起过人工海啸,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研究海啸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