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信阳师范学院自然地理学(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河漫滩
【答案】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 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扼湖或废弃河道。
2. 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
【答案】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依据沙垄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垄、纵向沙垄与多风向沙垄。横向沙垄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垄链及复合新月形沙垄链三类。纵向沙垄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的沙垄,高十余米至一二百米,长数百米至数十千米,纵向上丘脊线时有起伏,横剖面大致对称,但其前端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别明显。
3. 区域大气环流
【答案】区域大气环流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行星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产生的一种区域性,季节性的气流运动,常称为季风环流。全球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区域为东亚和南亚地区,现以南亚季风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季风的形成过程: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温度相对陆地温度高,海洋上空气体作上升运动,而陆地上空空气作下沉运动,这样就在海洋上形成一个低压中心而在陆地上形成一个高压中心,即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进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由于行星风带位置的移动,南半球低纬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在北半球向右偏,进而形成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而对于东亚的季风的形成,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别形成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
4. 降水量
【答案】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单位时间内降水量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反之则降水程度越小。
5. 锋
【答案】锋是指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锋是占据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不同气团之间的温度和湿度有相当大的差别,且这种差别可以扩展到整个对流层,
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两侧的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锋面坡度越大天气变化越剧烈。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情况,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四种类型。
6. 太阳日
【答案】太阳日是指以太阳为标准,地球上同一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时间。但是地球不但自转,还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又呈椭圆形,所以一年中的太阳日并不等长。一个平均太阳日为24h 。
7. 断裂构造
【答案】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又称断裂。当岩石受地应力作用,且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而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具体包括劈理、节理、断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它可以作为石油天然气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油气沿断裂通道运移比在岩石孔隙中运移更加容易。
8. 土壤腐殖质
【答案】土壤腐殖质是指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土壤腐殖质不是一种纯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
二、分析题
9. 试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含义,并说明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最为基本的生态功能。
(1)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主要特点:
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
②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
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2)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主要特点:
①循环式。基本化学兀素首先被植物从空气、水、土壤中吸收利用,然后以有机物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当动植物有机体死亡后被分解者生物分解时,它们又以无机形式的矿质元素归还到环境中,再次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②全球性。物质循环涉及范围广,是全球性的,例如水循环在整个生物圈中不断循环往复。 (3)二者间的区别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进行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它们把各个组分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区别,主要在十两者的运动方向。
①能量流动是指单向的,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
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不是循环式的。并且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②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是一个循环式的过程,与能量流动的单向不同。
综上所述可知,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功能,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10.现代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 试分析他们的成因,为什么在地质时代干旱气候的分布与现代不同? 试举我国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1)现代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以下地区
①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诸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大沙漠、塔尔沙漠,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带,西南非洲的卡拉哈利沙漠,澳人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等;
②纬度10°~30°附近的热带大陆西岸地带,如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秘鲁沿岸、北非沿岸、南非沿岸地带;
③地处内陆,如中亚及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美国内华达、犹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等。
(2)干旱气候的成因
①持续宽广的下沉气流。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纬度上,终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又当信风带的背风海岸,是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离赤道低压槽和极锋都很远。最大下沉气流的平均纬度在南北半球的33度附近,降水量极少,像北非的阿斯旺经常是连续多年无雨,偶有降水多属爆发性阵雨。
②缺乏气压扰动
气压的气旋性扰动,它具有产生降水的必要条件—湿空气的不断复合上升。著名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主要就是由于缺乏这种气压扰动(降水系统)所造成的,尽管空气中的水分并不缺少。热带大陆西岸、冷洋流经过的海滨地带,位于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区,又受冷洋流影响,空气层结稳定,多雾而少雨,多低层云,常出现逆温,少降水天气系统。但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年份,由于赤道暖水流来,空气层结不稳定,有上升气流因此多雨。例如南美秘鲁的卡亚俄常年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