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邮电大学J01财务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除权与除息

【答案】(1)除权指当股份公司向股东分配权利时,从股票的市值中将公司配给股东的权值去掉的行为。除权的过程是:要办理除权手续的公司应先报经主管机关核定,获准除权后,公布除权日期,即除权日,在除权日进行股权登记的股份有权参加股利分配、获得优先股权;在除权日之后持有的股份没有这些权利。

(2)除息指当股份公司决定对股东发放现金股息时,减除交易中股票每股领取股息的权利。其过程是股份公司获主管机关核定后确定一段时间为除息日,除息日进行股权登记的股份才有权参加股息分配;除息日之后持有的股份,无权参加股息分配。

2. 销售百分比预测法

【答案】销售百分比预测法是根据销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短期资本需要量的方法。销售百分比预测法的前提是假定预测年度非敏感项目、敏感项目及其与销售的百分比均与基年保持不变。

销售百分比预测法的主要优点是能为财务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但在有关因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必须相应地调整原有的销售百分比。运用销售百分比预测法,一般借助于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通过预计利润表预测企业留用利

润这种内部资本来源的増加额;通过预计资产负债表预测企业资本需要总额和外部筹资的增加额。

3. 股权分割(spin-off )

【答案】股权分割(spin-off ), 又称资产分割,指将原公司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完全独立的公司,分立后的企业各自有自己独立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原公司的股东同时成为分立后的所有新公司的股东。实际股权分割的主要好处是可以突出原公司各部门的经营特色,向投资者提供更加明确的投资选择。

4. 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答案】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是指兼并收购按收购入在收购中使用的手段而划分的两种方式。

要约收购指收购入为了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向所有的股票持有人发出购买该上市公司股

份的收购要约,收购该上市公司的股份。收购要约要写明收购价格、数量及要约期间等收购条件。

协议收购指由收购入与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人就收购该公司股票的条件、价格、期限等有关事项达成协议,由公司股票的持有人向收购者转让股票,收购入支付资金,达到收购的目的。

5. 现金流量

【答案】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总称。例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的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短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世界各国对现金流量的分类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6. 展期信用

【答案】展期信用是指购货企业在销货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届满后,以拖延付款的方式强行取得的信用。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最佳资本结构?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有哪些方法?

【答案】最佳资本结构就是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常用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每股收益分析法、比较资本成本法和比较公司价值法等。

(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是在计算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EPS )相等时所对应的盈利水平(EBIT )基础上,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水平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进而选择每股收益较大的融资方案。显然,基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的判断原则是比较不同融资方式能否给股东带来更大的净收益。

(2)资本成本比较法

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指在不考虑各种融资方式在数量与比例上的约束以及财务风险差异时,通过计算各种基于市场价值的长期融资组合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方案,确定为相对最优的资本结构。

(3)比较公司价值法

从根本上讲,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价最大化。然而,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増长才会直接导致股价的上升,实际上经常是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风险也会加大。如果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尽管每股收益增加,股价仍然会下降。所以,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可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在公司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资本成本也是最低的。

8. 试说明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的区别。

【答案】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机制不同。直接筹资依赖于资本市场机制如证券交易所,以各种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为媒介;而间接筹资既可运用市场机制,也可运用计划或行政手段。

(2)筹资范围不同。直接筹资具有广阔的领域,可利用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多;而间接筹资的范围相对狭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少。

(3)筹资效率和筹资费用高低不同。直接筹资因程序较为复杂,准备时间较长,故筹资效率较低,筹资费用较高;而间接筹资过程简单,手续简便,故筹资效率较高,筹资费用较低。

(4)筹资效应不同。直接筹资可使企业最大限度地筹集社会资本,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资信度,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而间接筹资有时主要是为了适应资本周转的需要。

9. 简述兼并与收购的异同。

【答案】(1)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按中国《证券法》的规定: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发出要约收购该公司股票的行为。收购的对象一般有两种:股权和资产。

(2)收购与兼并的相似点:①基本动因相似。要么为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要么为扩大经营规模;要么为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实现分散经营或综合化经营。总之,都市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②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都是企业资本经营的基本方式。

(3)收购与兼并的区别:①在兼并中,被合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可仍以法人实体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②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业新的所有者和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在收购中,收购企业是被收购企业的新股东,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③兼并多发生在被兼并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生产经营处于停滞半停滞之时,兼并后一般需调整其生产经营、重新组合其资产;而收购一般发生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产权流动比较平和。

10.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什么意义?

【答案】资产重组指企业为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和获利能力而通过各种途径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已有业务进行重新组合或整合。外部购并扩张是资产重组的核心内容之一。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资产重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全社会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搞“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资产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可以优化产业、行业和企业规模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

(3)从单个企业的层面上看,通过资产重组,可以使企业迅速扩张资产规模,并以资本为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