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三国演义》巾的三个突出人物被称为“三奇”“三绝”,其中“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是_____。

【答案】关羽

【解析】《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2. 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创造了汉字。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3. 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是《_____》。

【答案】马可·波罗游记

【解析】元代时来华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因战争被俘,被投入热那亚监狱。在狱中他向难友讲述了他在东方的游历和见闻,这便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是有史以来由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4.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是_____。

【答案】耶路撒冷

【解析】耶路撒冷城堡,世界闻名的古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奉的圣地。位于以色列犹地亚山区之巅。阿拉伯人称它为“古德斯”,即“圣城”。

5.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等首先发现的。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6. 到目前为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我国共有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答案】34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全国行政区划也有过不少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它们是: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7. 北魏贾思姗所著的《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答案】齐民要术

【解析】北魏时的贾思祝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8.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们非常注意记录、总结饮食经验、种类和制作方法,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就记载了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并在烹调技艺上提出了很多见解。

【答案】随园食单

【解析】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的晚期,在烹调方面积累了以前的经验,各种总结烹调技术和仪器加工的专著纷纷出现,其中以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最有代表性,它不但记载了从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而且对烹调技艺提出了许多高明见解。

二、选择题

9.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植物、花木,并以此寄托情感,比喻某种品格,中国也有“岁寒三友”之说,“岁寒三友”是指( )。

A. 松、柏、梅

B. 松、蓬、梅

C 松、竹、梅

D. 松、柳、梅

【答案】C

【解析】古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以“松、梅、竹”为“岁寒三友”

10.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

A. 土楼

B. 杆栏式

C. 窑洞式

D. 三房一照壁式

【答案】B

【解析】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形成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形式的住宅,如江南的官商府第、楼房民宅,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地区的杆栏式小楼,维吾尔族的庭院和蒙古族的蒙古包等。

11.“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五十步笑百步”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是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时打的一个比方,以败退了五十步的士兵讥笑败退了一百步的,用以说明梁惠王对百姓的政策还没有做到最好。以后“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只是程度卜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12.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会试之后,经过朝考才能分配官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对范进参加( )的描写。

A. 院试

B. 乡试

C. 会试

D. 朝考

【答案】B

【解析】乡试及格者都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中举以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们称作“老爷”,既可以参加会试,继续上进:也可以要求担任教职,去做学官,甚至还可以参加大选,候补知县。《儒林外史》描写的“范进中举”,指的就是乡试。

13.我国古人所说的“弱冠之年”一般指的是( )。

A. 十八岁

B. 二十岁

C 二十一岁

D. 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