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接受问题研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接受,初中生

  摘要


将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接受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不仅要关注作为知识学习层面上的接受,更要关注的是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接受情况,以及如何达到接受预期。研究表明,只有从心理上认识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能够将思想品德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主动、自觉地付诸于行动,外化为具体的言行举止,在知、情、意、信、行上真正的践行思想品德课所提出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推行及素质教育的浪潮下,提出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接受问题研究,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首先,明确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因为只有充分的理论支撑,研究的内容才更真实有效。也只有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对于初中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才有更深刻的体会。 其次,分析初中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接受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接受的原因。只有对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当前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现实情况,对于该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发现问题。再次,阐明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接受活动的形成机理,明确接受标准与接受目的,获取接受信息,进而实现接受的内化,最终达到外化的目的。最后,总结得出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接受水平的措施。在接受理论以及接受活动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于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症解决,这样更好地实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突破了以往注重知识、理论和概念的掌握,而以鲜活的事例和贴近于学生生活的事实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情感的教育与培养,凸显了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融合,认知与情感协调,获得的知识与时代并进,并收获与知识并重的能力,这些也必将对初中生未来的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