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集团
【答案】企业集团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形成的有层次的企业联合组织。它是通过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控股、持股而形成的。企业集团本身并不是法人,而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是一级法人。企业集团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核心层企业(总厂),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构成,它们对集团中的其他成员企业都有控股和持股行为。第二层为紧密或半紧密层的骨干企业(分厂),它由核心层的控股子公司构成。第三层为松散层的配套企业,它由与企业集团成员有协作关系的企业构成。企业集团比单个企业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有利于核心企业有市场需求产品的发展,有利于专业化协作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防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2. 间接调控
【答案】间接调控是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间接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根据市场变动规律和长期趋势,通过对市场参数施加影响,来调整企业的经济行为,达到保持市场稳定、均衡和间接导向的目的。间接调控的特点主要是:(1)以总量控制为主。即主要目标是调控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发出正确的信号引导企业,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活动。
(2)以控制价值平衡为主。即主要是调控财政、信贷和外汇的收支平衡,为市场提供一个大的框架,以调节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而不是审批产量指标和调拨物资。
(3)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最终作用对象是企业。国家通过规定市场运行方向,纠正市场偏差,补充市场不足,使市场成为社会供求规律和结构的显示器、转换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3. 利益机制
【答案】利益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行为由经济利益来决定的机制,它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外部环境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方式和其他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影响方式。利益机制一般包括有效益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利益机制是市场机制系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制之一,没有利益机制的作用,竞争、交换和风险机制都不可能形成。市场机制的功能及缺陷最终都是由利益机制所决定的。
4. 社会总供给
【答案】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1年)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社会总供给是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构成的。国内供给,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不可分配的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从生产角度来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从分配角度来说,它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个人收入、税金、利润、利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 从使用角度来说,它是最终使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库存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不可分配的部分,是指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内的林业和畜牧业自然增长部分。国外供给,是指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是以本币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对进口值的计量,也应以本币为单位。社会总供给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5. 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其特征为:
(1)公司全部资本平分为若干股份;
(2)公司全体股东除就其所认购股份尽出资义务外,不负其他责任。
(3)公司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4)公司账目须向社会公开,以便于投资人了解公司情况,进行选择。
6. 信息化
【答案】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微观层次。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创新性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重构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模式和机制。
(2)产业信息化。信息化的中观层次。产业信息化是指各个产业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3)经济结构信息化。信息化的宏观层次。这是使国民经济系统实现整体内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方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4)全面信息化。信息化的社会层次。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民生活领域,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
7. 社会总产品
【答案】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国内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
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可以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考察。从实物形态考察,社会总产品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从价值形态考察,即为社会总产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
8.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除原始公社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外,各种社会形态一般都同时并存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这是由一国范围内各地区各部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同时,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所有制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营企业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等形式。
9. 资本分配收入
【答案】资本分配收入是指在多种所有制架构下,民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中,资本所有者投资的资本收入。这些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具备程度不同的剥削性质。但是,只要是合法收入,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种分配方式对于我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本,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对于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是有利的。
10.国际竞争与合作
【答案】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指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及在与他国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积极参与全球化,国家间进行合作的同时又参与竞争的活动。竞争与合作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全球化在有效地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各国总是在竞争(甚至对抗)与合作之间权衡,在每一件相关的国际经济事务中衡量本国的利弊得失,选择采取竞争或者合作。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始终存在,在竞争中有所合作是为了避免对抗带来的损失,而在合作中的竞争是争夺主导权,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际竞争与合作总是同时并存,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就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二、简答题
11.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市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