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己经过时了。
(2)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答案】(1)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前进日标以及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应当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选择与时代要求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的综台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
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可以系统地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怯,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同学们只有摆正“德”与“才”的关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2)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道德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 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中的讲解与介绍。在学习中,同学们既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理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这此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法律素质、提高精神境界。要在学习好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注重联系实际。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而具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
④注重学以致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自守,防微杜渐,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学习目的。
3.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为:
①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②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间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③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法规是把法律规定的相关制度具体化,是对法律的细化和补充。
④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①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②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③行政法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④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十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⑤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仟,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⑥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范国家的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诉讼法律制度是规范国家司法活动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程序法律制度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