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9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16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22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29
一、名词解释
1. 阶级
【答案】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群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其直接原因。
2. 现象
【答案】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3. 交往形式
【答案】交往形式是指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方式。人们根据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的不同,把交往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科学概念,它的产生过程是和马克思创立新的哲学体系的过程相适应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虽然也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但更多的是用交往形式这一概念。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就完全用生产关系概念代替了交往形式概念。
4. 绝对主义真理观
【答案】绝对主义真理观是指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
5. 技术社会形态
【答案】技术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按此标准,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6. 思想体系
【答案】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式,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性。它是一定阶级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观点的总和。表现形式有政治、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它是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映社会存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7.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因素,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因而必然产生; 旧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不能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必然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 ②发展的方向性通过发展的过程性体现出来。一切都处在过程之中。每一事物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每一事物都有其生成与灭亡的过程,而生成与灭亡意味着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另外一个过程。
8. 劳动对象
【答案】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①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界物质,如矿藏:②经过人们加下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等。
9. 必然性
【答案】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具有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10.两点论
【答案】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小忽略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二、简答题
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
(1)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2)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要求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
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并确立起来,又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
因此,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永恒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发展的辩证过程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确立,又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这种生产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充分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12.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新事物必然会战胜表面上强大的旧事物,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主要表现在:
(1)新事物能迅速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综上所述,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要求我们善于识别新事物,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保护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而对旧事物也要注意识别。
13.请指出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社会历史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1)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的表现
它把社会意识看作对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2)错误产生的原因
历史唯心主义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
所以,历史唯心主义是混乱的,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从根本上结束了唯心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的是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建立。
14.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指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即确定性趋势和非确定性趋势的一对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