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对于西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西方各类科学技术

B. 西方各国历史

C. 西方的学校、通商办法、赋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D. 西方各类政治制度

【答案】C

2. 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户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A. 学区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地方分权制

D. 混合制

【答案】C

【解析】美国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管理权主要在州政府。这种体制是在19世纪逐步建立起来的。根据1791年的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据此,教育被理解为州的职权。法国在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而且也创设了学区制。英国则是典型的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即混合制。因此,答案选C

3. 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

A.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仕而优则学”

D. “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

,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 可改变的。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

A. 教育万能论

B. 劳动力市场理论

C. 筛选假设理论

D. 人力资本理论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看题干就能发现,这道题主要是问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而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主要讲述了,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能够让国民经济和个人收入都有提高,提出这个理论就是为了让人们重视教育,让人们舍得在教育上投资,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教育万能论主要是说,教育是万能论代表人物爱尔维修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否定了遗传的作用,认为人的善恶,愚钝和聪明完全都是后天教育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理论是皮奥雷、多格林、戈登等人提出来的。主要是反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舒尔茨的教育水平和个人收益成正相关是不全面的,收益和所在的劳动力市场有关系,跟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又与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有关系。

5. 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

A.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 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 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 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德育模式的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体谅模式是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是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价值澄清的日标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一种令人满意与明智的方式适应他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价值观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念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 社会学习模式是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注重的是道德行为的养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6. 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建构主义

B. 激进建构主义

C. 皮亚杰理论

D. 信息加工理论

【答案】D

【解析】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就是说,信心加工理论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说,

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知识的表征过程中是被动地,所做的只是将外部的东西移到脑袋中去。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建构主义则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即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7.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一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8.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考查。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论,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9. 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

A. 设置博十

B. 守师法家法

C. 建立察举制

D. 创办太学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