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教育部所采取的? ( )
A. 废除教会学校,将教会势力驱逐出中国
B. 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元年教育宗旨的精神
C. 开放女子教育,教育普及有一定发展
D. 白话取代文言,改革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答案】A
2. 清末癸卯学制中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
A. 蒙学堂
B. 蒙养院
C. 蒙养园
D. 幼稚园
【答案】B
3. 与韩愈的“文以载道”相呼应,共同推动古文运动的开展的是( )
A. 欧阳修
B. 白居易
C. 柳宗元
D. 陈子昂
【答案】C
4. 下列不属于改革派教育主张的是( )
A. 倡导“经世致用”
B. 主张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C.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
D.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
【答案】C
5. 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
A. 《福斯特教育法》
B. 《巴尔福教育法》
C. 《费舍教育法》
D. 《巴特勒教育法》
【答案】B
1902年,【解析】在建立郡议会和郡独立市的基础上,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巴
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福斯特法案》是英国1870年颁布的,提出了强迫初等教育,该法案大大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费舍教育法案》是英国在1918年颁布的,该法案对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巴特勒法案》是英国在1914年颁布的,该法案是英国现代教育发展中及其重要的一部法律。该法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
,结束了二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对以后英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答案选B 。对于法案的意义,是一定要多加注意的。
6. 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A. 重视军事教育
B. 重视女子教育
C. 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 加强国家对教育
【答案】C
7. 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始于( )
A. 梁武帝
B. 孝文帝
C. 隋文帝
D. 隋场帝
【答案】C
8. 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其目的地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答案】C
9. 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 改革普通教育
B. 发展师范教育
C. 扩大高等教育
D. 推进社会教育
【答案】A
【解析】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扑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队走向社会后的题目毫无用处,提出要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主义,提出改传统教育为近代实用教育的思想,成为民国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新教育改革运动。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指的就是普通教育。
10.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A. 纵向迁移
B. 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 普遍迁移
【答案】B
【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因此,答案选B 。对于迁移的分类一定要弄清楚,理解透彻。位置上。
11.下列不属于唐朝科举考试方法的是( )
A. 帖经
B. 墨义
C. 时务策
D. 诗赋
【答案】C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 改革正规教育
B. 发展成人教育
C. 实施终身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