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47中国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

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

2. 《中俄密约》

【答案】《中俄密约》指1896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俄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全称为《中俄御敌互助援助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相援助;②战争期间,中国所有的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③中国允许俄国修造一条铁路以达海参崴;④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通过这一密约,沙俄政府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了中国东北三省。

3. 金田起义

【答案】金田起义是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反抗清军的起义,它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开始。创立“拜上帝会”后的洪秀全和教首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发动群众。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纷纷起来反抗。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在洪秀全认为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他命令各地会众到桂平县金田村集中,按军事编制建立了一支队伍,与清军展开斗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4. 清流派

【答案】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5. 中华革命党

【答案】中华革命党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目的是讨伐袁世凯,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

6.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答案】《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是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1858年11月清政府分别同英、法、美三国签订。地点在上海,清政府代表是钦差大臣桂良。章程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按价值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

7. 《瀛环志略》

【答案】《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作者徐继畲于1844年完成初稿,初名《舆地考略》,1844年改名为《瀛环考略》,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该书共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不仅介绍近代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该书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8. 二民主义

【答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的提出,对于统一革命党人的思想、动员号召群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论述题

9. 简要总结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成就和原因。

【答案】(1)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成就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同时进行了北伐和东征西讨,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为其西征和东征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但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太平军的东征,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2)太平天国前期取得军事成就的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再加上自然灾害使得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所以其反封建反侵略的行动和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对下层民众有着相当的

号召力,群众奋起反抗,打击官僚地主,分得土地,为起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太平军的领导核心比较团结,进取心比较强,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战略上积极主动、指挥灵活。而清政府的统治却是日渐腐败,八旗兵已经腐朽,军备废弛,纪律败坏,战斗力大为削弱。

③面对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外来侵略势力不清楚形势,也不清楚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所以对太平天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也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发展。

10.简述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晚清中国的影响。

【答案】(1)《南京条约》

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协定关税,废除“公行”制度。条约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的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公使常驻北京,増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赔款,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中法新约》

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增开商埠,中国铁路修建须向法国人商办。法国势力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并首先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法军撤出台湾、澎湖后,清政府于当年设置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4)《马关条约》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增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长江流域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辛丑条约》

赔款,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拆除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准许各国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