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692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诚意伯文集》的作者是_____。

【答案】刘基

【解析】刘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郁离子》、《覆瓶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均收录在《诚意伯文集》。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

2. 杨龙友是清代传奇_____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桃花扇

【解析】《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这是一部“借高台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它以复社名士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广阔社会生活画卷。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事、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满腔热忱地赞扬他们心系国家安危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

3. 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祯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_____”。

【答案】神韵说

【解析】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镇诗歌理论的核心。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王士镇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他强调“兴会神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

4.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史记》:“史家之绝唱,____。”

【答案】无韵之离骚

【解析】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

5.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有孙绰和____。

【答案】许询。

【解析】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钟

嵘《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 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6.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观点的是____。

【答案】柳宗元。

【解析】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在这段话中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古文主张。

7. 在“三言”的影响下,_____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

【答案】凌朦初

【解析】凌朦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明代崇祯年间。每集40篇,共80篇,内有1篇重复,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78篇。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8. 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颐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骈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史称____体,又称新体诗,这是____的雏形。

【答案】永明体; 近体诗

【解析】“永明体”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己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

二、简答题

9. 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素有“诗史”之称。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杜甫用他的诗,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井讲述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生动深广、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1)真实的再现历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 收复两京,

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己临贼境二十韵》; 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 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有“三吏”、“三别”。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2)生动的历史画面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它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玄宗沉洒声色的情景。杜甫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的,写他们的遭遇。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如《无家别》写道故乡荒凉,老母病死,归来无家,而只得再次从军,令人不忍卒读。他把战火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之下,为之动情。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却与战乱灾难息息相关,从他的感枪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3)叙事诗的成熟

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则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可以说,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是杜甫的创造。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历了国家由盛变衰的历史演变,并加之自身所受儒学思想文化的熏陶,使其在思想上确立了稳定强烈的爱国爱民信仰,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丰富而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以及所表现出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对后世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他的以诗记史的独特写作手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人创作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10.简述《桃花扇》的作者、产生时代和主要内容。

【答案】(1)《桃花扇》的作者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

孔尚任,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塘、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一四代孙。他与当世文人、遗老冒襄、孙枝蔚、宗元鼎、叶燮、汪碗、吴绮、邓汉仅、石涛等交游,颇熟谙明清易代之际掌故,以侯方域、李香君事谱《桃花扇》传奇,誉满天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作《长生殿》的洪异并称为“南洪北孔”。

(2)《桃花扇》产生时代

《桃花扇》的创作时代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 朝臣卖官瞥爵,搜刮钱财; 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