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故障类型、维修性模型、维修方式及预防性维修周期确定的方法。首次应用M/G/1排队理论方法对可维修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平均修复时间(MTTR)作为一个重要的维修性定量指标,目前其预计方法及算法立足于大量的试验结果和经验估计。通过对任务—可修装备组成的面向任务的队列模型的研究,将任务需求、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及维修性综合考虑,在假设任务和维修分布的条件下,针对故障率服从指数分布、修复率服从一般分布的可修系统,建立了一种基于M/G/1可修排队模型的武器系统平均修复时间(MTTR)的模型,并给出了定量预计方法。此模型符合基于可靠性基础上的维修理论的基本结论,避免了设计初期对大量维修统计数据的依赖,为订购方在装备采购中提出维修性定量的要求提供了依据。本文的另一部分讨论了并联系统的维修策略问题。预防维修常常意味着更多的维修时间,对于复杂的系统,预防维修还可能导致附加的故障,使得系统不安全。而视情维修技术因能及时发现系统的状态(正常或故障),因而能实现最短的维修时间。针对坏了就修(OFOR,once-fault-once-repair)的维修策略,在失效率、修复率已知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一种最大允许维修时间模型(MPM,maximum permitted maintenance)的策略,结果显示,采用最大允许维修时间模型(MPM)的视情维修策略会减少维修时间,提高系统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