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2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2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2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0 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2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1 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2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3 2018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21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43

一、简答题

1. 管理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

【答案】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体系和个性上的差异,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招聘过程(招聘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将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挡在门外。招聘过程的另一作用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求职者的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2)确立道德准则

员工对道德是什么认识不清,这显然对组织不利。确立道德准则可以缓解这一间题。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道德准则既要相当具体以便让员工明白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来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也要相当宽泛以便让员工有判断的自由。管理者对道德准则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以及对违反者的处理方式对道德准则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3)设定工作目标

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是明确的,也会产生道德问题。在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下,即使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也会感到迷惑,很难在道德和目标之间做出选择,甚至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不得不牺牲道德。而明礁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并能激励员工而不是惩罚他们。

(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向员工讲授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案,可以显著改变其道德行为; 这种教育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教育增强了有关人员对商业道德问题的认识。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通过一言一行来感化员工,让他们树立起高的道德标准。高层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选择什么人和什么事作为提薪和晋升的对象和原因,会向员工传递强有力的信息。管理人员在发现错误行为时,不仅要严惩当事人,而且要把事实及时公布于众。

(5)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仅以经济成果来衡量绩效,人们为了取得好的绩效,就会不择手段,从而可能产生不道德行为。如果管理者想让员工坚持高的道德标准,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道德方面的要求考

虑进去。

(6)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正式的保护机制可以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受到斥责与报复的情况下自主行事。组织可以建立专门的渠道,使员工能放心地举报道德问题或告发践踏道德准则的人。

2. 简述人本管理。

【答案】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人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人本管理的人性假定是“主观理性人”。首先,它认为人的行为结果是有利于最充分实现自身的利益; 其次,每一个人都依据自我偏好对各种事物做出独立的主观价值判断,并依照这种判断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决策,力求能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2)人本管理的中心是人,它把人置十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的地位,这意味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选人、聘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人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

(3)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每位员工都是真正的主人,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的关系。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授权与激励,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权力、信息、知识和酬劳。

(4)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契约,赋予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经理阶层和一般员工)人力资本所有者这样一个地位,从而使他们和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拥有、控制企业。现在我国不少企业所倡导的生产绿色产品就反映了这种广义上的人本管理精神。

(5)人本管理得以成功实施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成员的个人目标都能够实现。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原有的组织经济目标(反映的主要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是否实现,还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

3.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组织文化与管理活动的关系

由于组织文化具有特殊的强制渗透功能,因而成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的限制因素。随着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渗透到管理人员的一切活动中,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组织中,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要素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色彩,脱离文化的管理活动是不存在的。而组织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四个职能的

组成部分,事实上,决策制定是管理的同义语,故决策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甚至决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组织文化色彩。

(2)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最鲜明的内部环境,组织文化的倾向不同组织的决策类型也不同。

①在具有保守型文化组织中,受保守型文化影响的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在这样文化的背景下,决策者选择的是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付诸实施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

②在具有进取型文化的组织中,受进取型文化影响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的对待失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③组织的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具有伦理精神的织织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引导决策者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4. 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

【答案】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管理的愿望

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对某些管理人员来说,担任管理工作意味着在组织中取得较高的地位、名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报酬,这将产生很强的激励效用。对大多数员工来说,管理意味着可以利用制度赋予的权力来组织劳动,意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来实现自我,这将带来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感。

(2)良好的品德

良好的品德是每个组织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担任管理职务意味着拥有一定的职权,而组织对权力的运用不可能随时进行严密、细致、有效的监督,所以权力能否正确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是值得信赖的,并且要具有正直而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品德应该成为员工的基本要求。

(3)勇于创新的精神

对于一个现代组织来说,管理的任务决不仅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维持系统的运转,而是要能在组织系统或部门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发展。创新意味着要打破传统机制的束缚,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而这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程序或规律可循。因此,创新需要冒险,而且往往是希望取得的成功越大,需要冒的风险也越多。要使组织更具创新活力,组织就必须努力创造敢于冒风险、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4)较高的决策能力

随着组织权力的日趋下移,对组织中员工的决策能力的要求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对管理人员来说,为了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任务,不仅要计划和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好下属的工作。对一般人员来说,要通过建立广泛的合作尽可能使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