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42建筑历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帝王陵墓因山为坟始于( )。

A. 汉

B. 南北朝

C. 唐

D. 宋

【答案】A

【解析】汉代已经出现了因山为陵的帝陵,汉文帝的霸陵的因山为陵,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目的防日后被盗曲,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的帝陵墓。

2. “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是哪个地方和民族的住宅布局形式?( )

A. 湖南,土家族

B. 贵州,侗族

C. 广西,壮族

D. 云南,白族

【答案】D

【解析】中国各民族住宅采用院落形式的主要是汉族、藏族、白族等。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云南大理白族住宅建筑中的特征,其布局形式也有着“四合五天井”的形式。

3. 乡间依山建造的典型藏族住宅一般以三层较多,三层的使用功能分别是( )。

A. 底层牲畜房与草料房,二层卧室、厨房、储藏室、三层为经堂、晒台等

B. 底层为经堂,二层为厨房、储藏,三层为卧室、厕所

C. 底层为厨房、储藏,二层为卧室、厕所,三层为经堂、晒台

D. 底层牲畜房、草料房、厨房、厕所,二层为卧室,三层为经堂、晒台

【答案】A

【解析】藏族人的住宅,由于自然条件不一,各地区的建筑形式也因之而有所差异。草原农区房屋,先用泥土建砌成壁,然后用木板间隔成若干房间。屋的最下层一般是饲养牲口和堆集草料、牛粪等物。住、睡、炊饭,放置家倶等都集中在第二层。三层用以悬挂杂物,屋顶用木板铺盖。

4.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两种,它们是( )。

A. 干阑式和梁柱式

B. 梁架式和斗棋式

C. 穿斗式和抬梁式

D. 干阑式和斗棋式

【答案】C

【解析】木结构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结构体系。木材的优点是分布广泛,自重轻,相对强度较高。缺点是大小限于树木的尺寸,不可能太大,不耐火,耐久性也相对较差。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形式。干阑式、梁柱式都属于抬梁式;斗拱式不成为体系。

5. 下列有关中国传统民居住宅结构类型的陈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

A. 北方多用木构抬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

B. 南方多用木构穿斗式,如皖南徽州民居住宅

C. 砖墙承重式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D. 广西和贵州的壮族、侗族民居住宅常用干阑式

【答案】B

【解析】南方民居住宅,如在皖南徽州、江浙等地,多用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如云南白族住宅的主体部分。彝族住宅构架用穿斗而不落地,形成木拱架。山墙边贴用穿斗式增强其抗风性能,明间则改用大梁联系前后柱,为抬梁、穿斗混合式,使空间开敞、庄重。

6. 《孟子》中说:“下者为巢,上者营窟。”其中“下”的意思是( )。

A. 下等,低级的

B. 低处,低洼地

C. 房屋的基础

D. 下等人,贫民

【答案】B

【解析】语出《孟子. 滕文公》,意思是地势低下的地方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地势高的地方开挖洞窟。

7. 皖南、江浙、江西一带民居,为使明间空间开敞、庄重,结构上采取( )。

A. 抬梁与井干混合式

B. 抬梁与穿斗混合式

C. 抬梁与举架混合式

D. 抬梁与干阑混合式

【答案】B

【解析】皖南、江浙、江西一带民居多采用穿斗式结构、但因穿斗式柱的落地,致使空间不够开敞、庄重,故多于明间采用抬梁与穿斗混合式。

8. 下图所示三种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从左到右分别是( )。

A. 盆顶,平顶,卷棚

B. 盆顶,盏顶,歇山

C. 盔顶,盏顶,卷棚

D. 盔顶,盏顶,歇山

【答案】D

【解析】盔顶是古代汉族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由于屋顶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因而命名为盔顶。其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盏顶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盏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最右面一张图既是歇山顶,又是卷棚屋面,卷棚是室内天花的一种,歇山更重要。

9.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谁?( )

A. 杨庭宝

B. 梁思成

C. 吕彦直

D. 庄俊

【答案】C

【解析】A 项,杨庭宝与梁思成齐名,在建筑界享有“南杨北梁”之誉。B 项,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建筑教育工作,并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其著有《梁思成文集》四卷、《清式营造则例》。C 项,吕彦直是年轻的建筑师。他因31岁设计了中山陵而名声鹊起,后来他又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等。D 项,庄俊主要设计作品有天津扶轮中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金城银行等。

10.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是由谁委托来华的哪位传教士设计建造的?( )

A. 康熙皇帝,郎世宁

B. 雍正皇帝,南怀仁

C. 乾隆皇帝,蒋友仁

D. 嘉庆皇帝,王志诚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