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657艺术概论与影视制作基础[专硕]之影视制作基础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show ”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日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2.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3.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4. 春晚

【答案】春晚,即春节联欢晚会,一般指中央电视台每年农历除夕之夜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央视春晚自1978年起开播,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2008年开始高清视频网络转播,近年来播出时长在5小时左右。春晚节日内容包括歌舞、小品等,形式活泼多样、雅俗共赏,是每年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必看的节目,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央视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方面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陆续主办类似

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与央视春晚相比更具地方特色。

二、填空题

5. _____是王刚曾主持的节日。

【答案】《综艺大观》

【解析】《综艺大观》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综艺类节日,内容涵盖了各个艺术门类,定位于各层次各年龄段观众。1990年3月14日《综艺大观》开播,曾名《文艺天地》。每两周一期,每期播出时间约50分钟。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因收视率不断下滑而停播。《综艺大观》历时14年,主持人先后有成方圆、王刚、倪萍、周涛、曹颖、沈冰和王玲玲等。

6. CCTV-3也称_____。

【答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

【解析】CCTV-3又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于1986年8月1日正式开播。CCTV-3集娱乐性、参与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主要栏目有:①通过家庭竟赛形成突出综艺特点的《神州大舞台》; ②寓竟赛于娱乐、悬念迭出的《挑战主持人》; ③重点介绍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和绘画、雕塑、文学等内容的《国际艺苑》、《电视诗歌散文》、《舞蹈世界》、《中国音乐电视》、《艺术人生》等。

三、简答题

7. 主持人应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答案】主持人应有这样的的心理素质:

(1)需求品质。一些成功的主持人正是对自己的工作或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比别人有更多的积累和探索。

(2)意志品质。主持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这不仅表现在有时工作强度很大,而且表现在面对镜头直播时不容失误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由于需要不断创新和同行之间的无形竞争的压力,还有作为公众人物必须面对受众批评的压力。另一方面,主持人的自制力要求体现在两个方一面:其一,主持人面对名和利时要有自制力; 其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对情绪要有控制,既不能对任何人与事都毫不动情、无动于衷,也不能毫无节制地仟意流露情绪,甚至走入煽情的误区。

(3)性格品质。对主持人来说,受众常常是原本不认识、不熟悉的,要赢得他们持续的信任和亲近是一种时时要面对的挑战。主持人如果有着较强的合群倾向,并伴之以开朗的性格和高超的交际能力,会更容易成功。

(4)气质品质。主持人通常需要在节目中,尤其是直播节目中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他们应具有机敏、活跃、反应迅速、有朝气的气质品质,这是优秀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8. 简述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1)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

①在任何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的制作中,其本质在于选择一一将眼前毫无结构和凌乱的

东西整理成形。这种选择的过程,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②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新闻选择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否定”,即反常的才是新闻,而媒介的时效性与“否定”价值的结合,会导致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因新闻价值本身所决定了的“偏见”。

③电视节目为争取观众,必须利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社会和文化经历的共同领域,而排除那些与大多数人社会文化经历和观点迥然不同的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群体、文化、信仰和态度的多样性就会逐渐减弱。这也是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之一。

(2)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

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可能并不一定是“偏见”内容的本身,而是“偏见”形成的方法会逐渐影响观众的思维方式与想象力,并因此形成新的“偏见”,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9. 请结合你所报考的方向谈谈中国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趋势?

【答案】(1)多媒体视像文化的诞生

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数字音频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传媒新技术的涌现,影视文化正在逐渐发展为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多媒体的视像文化。

(2)多媒体视像文化的主要特征

①信息的电子图像化

多媒体视像文化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信息的主流将是视像信息,或者说信息文明的一个重要表征便是视像文化的发达充溢”。一切信息——图像(包括非电子类)、图文(图表和文字)、声音(包括语言)全被纳入电子图像系统。

②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信息社会高级阶段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电视、电脑、电信一体化,构成统一的电子信息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视像文化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3)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①多终端收视和即时传播成为现实

a.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受众将更多通过移动平台收看喜欢的电视新闻节日。 b. 移动平台以网络为依托,观众可以随时选择任意时段的电视新闻节日,打破传统电视新闻的时间限制。随时随地收看电视,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定向接收成为必然的趋势。

②电视新闻节日概念将被泛视频信息流所替代电视新闻来源将更加丰富多样。原本只是信息接收者的广大受众,己经逐渐开始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成为各大媒体新闻来源的巨大资源。例如,随着微博技术的成熟,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将日睹的新闻事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这种发布方式的直接性、现场性是传统电视新闻无法比拟的,必将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

③受众参与将进一步增强

受众在网络发达的背景下消费电视节日,主动搜寻、即时互动成为收视中的常见现象,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