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12.5%法”

【答案】1969年7月,墨西哥政府颁布和实施“12.5%法”,即要求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提供12.5%的播出时间代替部分税收,用来广播政府准备的教育、文化、娱乐节目和宣传报道,以改变商业电视台“美国文化殖民地”的形象。"12.5%法”通过广播实行国民教育,大部分节目由内政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提供。

2. “一城一报”

【答案】“一城一报”是指新闻传播领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对美国二战后报业集中和垄断发展现象的概括。二战以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报纸发行量亦不断持续上升,但在激烈的竞争下,报业发展却出现了极度垄断的态势。日报的总数不断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城市只有一家日报,即所谓的“一城一报”现象。“一城一报”是报业经过多年自由竞争的结果。

3. 《埃及事件报》

【答案】《埃及事件报》于1828年由奥斯曼帝国驻埃军官穆罕默德·阿里创办,主要发布官方新闻和政府法令、公告,同时刊载一些各地要闻和有关文学和社会问题的文章,几位阿拉伯著名的文学家先后担任过该报的主编。用法、阿文出版。该报一直出版到1952年才停刊。

4. 不结盟国家通讯社

【答案】不结盟国家通讯社于1975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创立。其宗旨是:改进和扩大不结盟国家的新闻交换和相互合作; 客观报道不结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加强不结盟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事实的新闻报道; 纠正对不结盟国家及其政策的歪曲报道。到1985年,参加该联盟的通讯社达到93个。

5. 华莱士·格里利(HoraceGreeley )

【答案】华莱士·格里利(HoraceGreeley )(1811-1872)是美国最著名的报人之一。帮助自由党人主编竟选州长和总统的宣传报纸,从而成为纽约自由党的三巨头之一。1841年4月10日创办廉价报纸《论坛报》。1854年他参与创建共和党,并帮助林肯入主白宫。美国历史学家高度评价((论坛报》,称它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仅次于林肯总统。格里利赞成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拥护工会制度,曾任纽约印刷工会首任会长,注意职工福利和农民生活,反对墨西哥战争等。

6. 《同时代人》

【答案】《同时代人》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该刊为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初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1847年转入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之手,别林斯基遂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1856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时代人》的主编后,经常刊发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勒令休刊8个月,复刊后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未遂),转而严格控制报业,《同时代人》被勒令长期停刊。

7. 巴西环球集团公司

【答案】巴西环球集团公司是巴西规模最大的跨媒介经营的私营广播电视公司,为巴西首富马里尼奥家族所有,集团还拥有著名的《环球报》等产业。环球广播公司的环球广播电台(RadioGlobo )创建于1945年,总部在里约热内卢,每天24小时向全国广播,它还拥有当地5家电台和各地30多家地方台。环球广播公司所属的环球电视网(TVGlobo )}1965年开办于里约热内卢,有9个直属台和68个附属台,联结成环球电视网,1983年起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信号己覆盖全境,拥有全国60%以上的观众。环球广播公司设有庞大的电视剧制作中心,它生产的节目享誉国内外,远销世界上130多个国家,遍及欧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

二、简答题

8. 简述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答案】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如下:

(1)南斯拉夫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基本条件就是能够直接参加生产的管理,有权决定自身的事务,唯此,才能消除对劳动者主人公地位的异化。因此,企业应当实行工人自治,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首先在微观决策领域中淡化退出,让由工人代表组成的下人委员会行使直接管理企业的职权。

(2)南斯拉夫共产党人认为,在确立民主管理与工人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削弱国家的某些社会管理职能,是进一步发展自治社会主义运动,确立工人阶级主人公地位的必要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直接生产者的主人公地位,意味着其对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与干预。南斯拉夫人认为,这是企业自治的延伸,也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直接生产者管理社会的必然结果。它要求国家集权退出教育、卫生、福利事业等部门的管理,抛弃了苏联中央集权‘统天下的传统社会体制。

(3)市场是联结社会生产者的重要纽带,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活动依然是商品的生产活动,因而商品的价值规律仍然在起作用,而价值规律需要通过市场才得以实现,这是保证自由人联合体“工人自治企业’夕平等竞争的必要条件与要素,市场是检验社会计划、企业生产是否有效合理的最终标准。

9. 简述南通社的业务状况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建于1943年,解放后发展成为国家通讯社。南斯拉夫实行自治后,南通社由国家通讯社改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但仍起着官方舆论机关的作用。南通社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在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首府设立总分社。南通社每天抄收四十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发送的五十多万字的新闻,用英、法、俄、德、西班牙5种文字向世界各地发出大约170条新闻。

南通社还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合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该社成立于1975年,它为转播不结盟国家通讯社的新闻提供翻译和设备,协助不结盟国家培训记者和技术人员。南通社在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基础上不断改善物质条件,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活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可信赖的新闻机构和信息来源。

近年来,南通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经济部还编印出版了八十多种专题的经济参考资料,帮助各经济部门和企业了解信息,扩大业务往来。这在东欧各国是独树一帜的。1985年3月,南通社还发起成立了不结盟国家经济联社,五十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参加了联社。这为获取世界各地的经济新闻,扩大南通社和其他国家通讯社的信息联系创造了条件。

10.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答案】(1)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过程,出版了《创新的扩散》一书,提出创新扩散的理论。创新扩散过程包括知晓(了解)、劝服、决定(决策)、确认(证实)四个环节,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效的提供新信息,而人际传播对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更有力。

(2)创新的扩散轨迹呈S 型,对应五种不同的采用者。

创新者,约占总人数2.5%,新思想的把关人;

早期采用者,约占13.5%,意见领袖,既成功又谨慎的创新采纳者;

早期的大多数,约占34%, 深思熟虑,谨慎地跟随潮流但很少领导; 晚期的大多数,约占34%,对创新持怀疑态度,在大多数成员采用创新后才跟随;

滞后者,约占16%,抵制创新,只有确信不会失败后才采纳。

(3)创新的扩散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网络状。创新扩散的网络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性网络或“强势网络链”; 一类是异质性网络或“弱势网络链”。同质性是指进行沟通的两个个体之间相似程度较高,异质性则是指差异度较高。大多数人际扩散网络都具有同质性。同质性网络中信息容易扩散,但是新观念通常通过社会地位较高且较具有创新精神的成员进入系统,高度同质性阻碍了创新的垂直流动。相反,异质性网络有利于加快扩散,不过另一方面,上次的行为和意见可能不适合下层的个体。

(4)当人际扩散网络异质时,追随者通常寻找社会经济地位高、教育背景良好、与大众媒体接触较多、眼界开阔、与创新代理人有频繁来往、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这一点与意见领袖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