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藁城宫灯艺术特征与走向研究

关键词:清代宫灯,藁城宫灯,艺术特征,走向

  摘要


宫灯,作为皇宫中的照明工具,兼具欣赏价值。宫灯艺术集木雕工艺、漆工艺、绘画等艺术于一体,具备照明和装饰的双重功能。
内燃灯,外罩骨架的照明工具始于夏朝;春秋时期,鲁班建造宫殿时曾用木条作为支架,内燃灯,四周围帛,此为宫灯的雏形。战国时期以错银回纹灯等青铜为原料的灯具种类丰富,至秦王朝时期宫廷内有了富丽堂皇的彩灯。至唐代,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灯具方面,不仅大量生产以实用为主的灯具,同时迅速发展出具有照明与装饰双重功能的宫灯。从此,中国古代灯具沿着实用灯具与宫灯两条主线并行发展。明清时代灯具种类较唐宋时期更为丰富,宫灯达到鼎盛时期。陶瓷灯、金属灯、玻璃灯、木质烛台灯造型优美,装饰富丽,使中国古代灯具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现北京故宫的养心殿、坤宁宫、长春宫以及颐和园存留的宫灯大部分为明代制造。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门制作宫灯、花灯的制作修理,至嘉靖年间所制宫灯,造型与现代宫灯相似。
清末,封建皇朝衰败,宫灯流入民间。时至今日,茶楼、餐厅、宾馆、古建筑景区等场合仍大量使用宫灯。宫灯以其照明的实用性、华丽的装饰性和多彩的视觉欣赏性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以工艺复杂、做工精良、造型雅致而闻名于世。全国各地的宫灯生产繁盛不衰,自贡宫灯、北京宫灯、洛阳宫灯、藁城宫灯等各有其特色。
本课题以藁城宫灯为对象,以研究清代宫灯和藁城宫灯的种类为研究内容,以藁城宫灯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特征为研究重点,对藁城宫灯的艺术性进行深层次剖析。笔者通过多次前往河北省藁城市及周边地区深入的进行大量田野考察活动,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一手资料。而且通过对《我国古代灯具》、《藁城县志》等文献资料的研究,回复了我国清代时期的宫灯种类与造型。并且制定了整套系统的访谈问题,对各种人群进行专业访谈,从而获得更为有力的研究依据。
本课题通过将宫灯划分为骨架、灯屏、灯帽、装饰雕版、穗坠等几部分,以制作工艺、材料、造型、图案、颜色等为载体,根据藁城宫灯的历史、现状、发展原因,得出藁城宫灯艺术表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转变。深入分析藁城宫灯转变之后的艺术特征,探析出藁城宫灯照明、审美、应用于其它领域的发展走向。
本课题的研究创新在于,在拥有大量详尽的资料基础上,阐述藁城宫灯与清代宫灯的脉源关系,对藁城宫灯现有的灯进行划分种类,比较其艺术特征,剖析其形成现有艺术特征的原因,指出其发展途径的不足,最后得出其发展走向,并设计作品,分析作品的优劣得出相应论文的相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