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806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形式

【答案】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②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③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2.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特点有:

①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

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③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④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⑤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统治为目的;

⑥政治改革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⑦政治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先导。

3. 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力一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革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4.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指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的特性包括:

①主体利益性。社会关系在现实形态上体现为人们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因此,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政治权力的性质必然现实地表现为该权力主体的利益性。

②强制约束性。政治权力即强制约束力,因此,强制约束性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 ③专属排他险。在既定的范围和层次上,政治权力具有专属性。

④扩张延展性。政治权力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权力,也是与其他实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中的政治权力,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力量相互作用的发展,政治权力内在地具有扩张延展性。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性的能动力量,在其内在的扩展性驱使下,政治权力自发地趋向扩展。因此,为了使政治权力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制约。

5. 君主论

【答案】《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其主要内容有: ①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看法。他在《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因此,君主必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他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从事政治的人,必须要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方式来保持和维护自己的权力。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

②《君主论》还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马基雅维利主张为了实现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君主论》关于人性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完全摆脱了伦理学对政治的限制,重新规定了政治活动的本质。马基雅维利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二、简述题

6. 政治统治的特征

【答案】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作为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行为,政治统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是政治统治行为发生的动因,构成政治统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政治统治行为的诸方面因素,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体现的诸多具体实际行为,其轴心和指南都是政

治权力主体地位的维护和政治权力主体意志和要求的贯彻。

(2)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为使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这一转化就成为政治统治行为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政治统治行为的这一内容特征,是由政治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解决途径规定的。

(3)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政治联系,这种社会政治联系不仅表现为它们之间政治力量对比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行为方式和互动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规则和制度意义上的关系,而且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识和心理层次上的关系形态。

(4)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通常需要把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和约束在社会政治秩序的范围内。因此,政治统治行为转化政治权力关系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活动,经常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活动。

(5)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政治统治行为是政治权力主体把社会和政治冲突控制在社会政治秩序范围内的活动,是建立和维护政治权力与社会其他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权威与服从的活动,是使得这些力量和成员处于可支配和可约束范围内的活动。因此,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多重价值和政治权力的多重功能中,政治统治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价值,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的基本取向。

7.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

【答案】国际政治是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综合; 国内政治主要是指国家内部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主要包括:

①公共权威的不同。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具有普遍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的基本特点。但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却小存在这样的公共权威,任何国家、国家集团或者其他力量,都不具有使自己的权力和权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权威。

②两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有所不同。国内政治,其利益构成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但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具有双重特性,它首先具有阶级特性,体现和实现着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 同时,它又具有民族的特性,各国的国家利益中包含着该国全民族的利益。

③在行为主体力面的不同。国内政治的主体是阶级、阶层、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团体活动的舞台。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际政治主要是国家活动的场所。

8. 国家结构形式可分为哪些?

【答案】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