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2002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复旦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购买力平价

2.《马约》

3.新经济

4.贸易创造

5.灰色区域措施

二、简答题(3*10=30分)

1.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法律特点是什么?

2.简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简述克鲁格曼(P. Kerugman)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其假设条件。

三、论述题(2*20=40分)

1.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与区别?

2.假定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本国是劳动丰裕的小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取了技术突破,使其相对价格低于世界相对价格,贸易的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会变化,这种变化能持续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购买力平价:是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1)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2)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3)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4)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

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1)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2)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2.《马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亦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激烈辩论,终于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了该条约,按计划1992年底前完成批准程序,于1993年1月1日起生效,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