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经济系806宏、微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衡预算
【答案】预算盈余BS=政府的收入一政府的支出。平衡预算有以下两层含义:
(1)BS=0,即政府的收入完全等于政府的支出,政府完全实现了收支相等。
(2)△BS=0,即政府收支的变动量等于0。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普遍采取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都收支平衡。年度平衡预算后来演变成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
2. 结构性失业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
3. 奥肯定律
【答案】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 为实际产出,Y f 为潜在产出,。u 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 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4. 周期平衡预算
【答案】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这就要求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
二、简答题
5.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 朝什么方向变动?
【答案】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分析如下:
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 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对总需求变动影响较小。
6.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案】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它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的。
总供给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其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f(N , K ),其中y 为总产出,N 表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宏观经济学假设总产出量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技术不变,K 为常数。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将主要由经济的总就业水平决定,而经济中的总就业水平由劳动市场决定。从劳动市场均衡条
件
,解出均衡就业量N 0,代入生产函数便可求出总供给。
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的理论。
7. 一个稳定的、每年40%左右的通货膨胀率,是否要比一个不稳定的、平均起来也是约4%的通货膨胀率理想?
【答案】是的。因为如果通货膨胀率稳定在每年4%的话,就会使国民经济的各方面和部门产生比较准确的预期,从而根据这种预期安排有关的活动,包括调整工资、价格、利率等,经济社会不会由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出现混乱。但是,如果通货膨胀率时高时低,人们对后期的通货膨胀率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期,就会使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紊乱。
三、论述题
8. 什么是通货膨胀? 按照相关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说明,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1)通货膨胀的含义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便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 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政府收入主要为税收和公债,政府支出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如下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需求,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减少转移支付。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卜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水平。除了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其他转移支付项目如农产品价格补贴也应随经济风向而改变。
③增加税收。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该适当增加税收,尤其对于造成经济过热的需求通过税收引导和控制,增加相关企业成本,适当减少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防止经济过热。
(3)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通过削减货币供给量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投资就会受到抑制。主要采取以下手段:
①提高再贴现率。如果一家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临时不足,这家银行就可用它持有的政府债券或合格的客户票据向当地的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办理再贴现。当贴现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
②公开市场业务。这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的政策来解决。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时,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量按乘数发生倍减。
③变动法定准备金率。通货膨胀时,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即增加了银行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按乘数效应发生倍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