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25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购买劳动力的资木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力一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其价值转移方式是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去的。物质更新方法为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2. 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械设备、生产下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但是它的价值是逐渐损耗、逐次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的,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与其相对应的是流动资本。区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意义主要在于考察资本的周转时间与速度。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尽管转移的方式不同,有的是一次性转移,有的是多次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与不变资本相对应的是可变资本。
可以看出,圆定资本与不变资本在形式是有共同点,但是其所表达的内容与反映的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它们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3.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它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实质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这样等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支配更多的活劳动,在剥削率相同的情况下,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此,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农产品按价值出售,就可以在扣除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后有一个余额。这一余额不会像在工业部门那样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因为,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阻碍着资本向农业部门的自由转移,从而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农产品不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样由于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就留在农业部门,被土地所有者占有,成为绝对地租。
4. 从简单个别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每一种价值形式的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第一种形式过渡到第二种形式,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仍然是一种物物交换。第二种形式过渡到第三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己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但是在第三种形式过渡到第四种形式的时候,价值形式的发展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无本质区别,仅仅在于金银商品取代了一般等价物。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之间的关系。
【答案】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小能成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
②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2)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殖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 )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 (货币)-W (商品)-G' (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即产生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①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②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③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④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6. 简述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与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划分的区别。
【答案】(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尽管转移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有的是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但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称为不变资本(c )。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价值被工人用十购买生活资料,在生产过程以外消费掉了。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来补偿的。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乘J 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称为可变资本(v )。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可以较长期地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直至其使用价值需要更新为止,它们的价值也就根据其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而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至使用价值使用寿命的结束,其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