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提高商品价值总量和商品数量。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一般用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产品数量或价值量)来计算,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或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只同劳动时间相关。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相对于生产率较低的活劳动而言,可以创造较多的使用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较高生产率的活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指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而在同一劳动时间中仍然凝结着相同的价值总量。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但是并不提高商品价值总量。
2.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则一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此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乎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所以,“金
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3. 资本的部门间竞争,导致利润率的不平均化,甚至高低悬殊。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的部门内部竞争,最终会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率。
部门竞争是不同部门的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竟争。资本围绕着利润率高低在不同部门间流入与流出,引起不同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利润率的变化。在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十资本外流,生产能力下降,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会上升,利润和利润率会升高; 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则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入,使生产能力扩大,商品供应增加,价格趋于下降,利润和利润率会下降。这种资本在部门间围绕利润率高低所进行的自由流动,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最终会导致各部门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均衡,形成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4. 由于存在级差地租II ,农业资本家要签订长租约,土地所有者要签订短租约。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级差地租II 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等量投资,实行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要增加的农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始投资的生产率,就会产生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II 。
(2)级差地租I 是级差地租II 的基础。构成级差地租I 的超额利润一般在租约内做了规定,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构成级差地租II 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当租约期满,签订新租约时,就会通过提高地租额而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经常为了租约长短与租额多少展开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两个剥削阶级集团在瓜分剩余价值上的矛盾。
(3)在级差地租II 的场合,从超额利润到地租的转化,却会遇到一此困难。因为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小易区分开来,租地农场主总想隐瞒投资的实际成果,以便使一部分超额利润归为己有。地租是土地出租时由契约规定好了的,在租约有效期间内,山连续投资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属于租地农业资本家所有; 只有当租期届满或重订新契约时,通过提高租金,才会把这种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且,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正因为如此,租地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要签订短租约。
二、论述题
5. 为了有效解决代理问题,企业制度如何创新? 并请对比美国、日本、德国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特点,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如何创新?
【答案】(1)为了有效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企业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 二是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 三是让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发挥作用; 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是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
(2)各国公司在实际中根据各自的股权结构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解决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美、日、德等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相关制度安排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称为单层委员会制,公司不设监事会,治理机构只是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构成。由于美国股权分散,因而股东在股票市场用所谓的“用脚投票”(即公司股价的波动)机制,及其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所产生的压力,在约束核心管理层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相对应,对核心管理层的高酬金激励(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长期激励计划的实施)在解决代理问题中也起重要作用。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的架构介于美国和德国模式之间。除了同样设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外,与董事会平行设立了一个监察机构。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及其法人持股占有很大比重,商业银行与公司之问的关系较美国的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日本的主银行制)。在日本,不仅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而且相对稳定,因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对经理层造成的压力相对弱化。如果说美国的竞争性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的话,日本公司更重视通过晋级制从企业内部培养和提拔核心管理人员,并且日本公司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金与普通雇员的薪金差距比美国公司要小得多。德国公司治理结构是双层委员会的结构。股东大会选举监事会,监事会再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全部由非经理人员组成,拥有任命和解聘董事和监督董事会的权力、对于重要经营事项的决策权、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力。董事会则主要由经理人员组成,在公司中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向监事会提供决策报告,向股东提供信息,对内向监事会负责,对外代表公司。监事会可以向董事会提供建议,但是不能干预董事会的工作。在整个架构中,监事会被赋予极高的权力,其监事会是核心权力机构,并且监事会法定需一定数量的普通雇员参加,这一点与美国有明显的不同。
(3)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