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8政治学综合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孟德斯鸡
【答案】孟德斯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孟德斯坞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主要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主要政治思想有:
①法的精神。他认为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
②政体和政治自由。他重视政体和政体原则,把政体看作是一种客观事物,各种政体都有自己的原则。他划分了三种政体: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同时他主张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把公民个人的自由称为事实上的自由和民事自由。
③分权学说。分权学说的目的是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权力分开掌握与分开行使,彼此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
2.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
【答案】①单一制国家是中央权力机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其基本特点在于:
a. 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b. 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c. 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
d. 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e. 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f. 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
②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a. 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
b. 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c. 国民既有联邦国籍,义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d. 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不过,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可以在联邦宪法允许范围内,与外国政府就某些次要事项签约,有些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还可以以独立资格加入国际组织。
3.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4. 国家自主性
【答案】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在形式上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相对于社会各阶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纯粹为某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服务。国家自主性意味着国家不仅仅是各种社会力量斗争的场所,而且是一种能动的力量,它反过来支配、控制或影响社会。
5. 利益表达
【答案】即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活动。这种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一个系统内个人或集团对该系统提出要求的过程,它是政治系统内政治过程的开端。现代社会是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构的复杂化决定了现代政治系统中利益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6. 群体政治心理
【答案】群体政治心理是指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是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7. 体制外政党
【答案】外生党即从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8. 政治态度
【答案】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其特点是:
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
②它是综合性的心理要素,也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政治态度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其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
9.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10.政治参与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其特点有:
①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②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
③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④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⑤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二、简述题
11.精英统治理论的基本脉络是什么?
【答案】(1)精英统治论的起源
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其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2)精英统治论的观点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精英统治论的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实际上是企图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概念。而且“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
12.合法化的手段有哪些?
【答案】面对合法化危机,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手段:
(1)诉诸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统治者努力证明其统治是与政治共同体的普遍信仰和道德伦理相一致的,在传统力量根深蒂固的国家中,统治者更多地依赖由来已久的文化象征系统来强化其统治的合法性,甚至借助于某种道德伦理力量使民众相信对国家政权的忠诚和服从是天经地义的。
(2)诉诸意识形态。现代社会以自由、平等、民主等政治价值取代了传统政治价值,而现代国家在以这些政治价值立国的同时又无法真正达到政治统治的普遍化,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意识形态的力量,以灌输的方式使民众相信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的普遍利益,赢取民众的效忠和支持。
(3)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统治者通过有效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推进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从而使民众相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