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803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2. 沈心工

【答案】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仟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仟该校校长。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 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 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

3. 青主

【答案】青主是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青主撰写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他创作有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出版了《清歌集》,并与夫人华丽丝合作了歌集《音境》,是我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开拓者、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

4. 牧童短笛

【答案】《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只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5.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

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6.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二、选择题

7. 沈心工根据日本歌曲《手戏》编创了乐歌《体操—兵操》,该曲又名( )。

A. 《竹马》

B. 《革命军》

C. 《男儿第一志气高》

D. 《黄河》

【答案】C

【解析】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原名《体操—兵操》),这首歌也是“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的处女作。相对于古文,《男儿第一志气高》的歌词通俗亲切,便于理解: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8. 1907年,曾志忞、高寿田、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创办了音乐社团( )。

A. 夏季音乐讲习会

B. 亚雅音乐会

C. 乐歌讲习会

D. 音乐讲习会

【答案】A

【解析】1907年曾志忞学成归国后与高寿田、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夏季音乐讲习会”,对当时一些投身学堂乐歌事业的学习音乐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 项,“亚雅音乐会”是1904年由曾志忞组织的。CD 两项,乐歌讲习会和音乐讲习会是由沈心工发起组织的。

9. 乐歌《黄河》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石更、辛汉

B. 杨度、辛汉

C. 石更、沈心工

D. 杨度、沈心工

【答案】D

【解析】《黄河》,1904年杨度作词,次年沈心工作曲。歌词为:“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鸟梁海,策马鸟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饶吹,观我凯旋。”

10.( )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A. 学堂乐歌

B. 铜管乐队

C. 专业音乐教育

D. 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和发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使“集体歌唱”(过去没有集体合唱这种形式)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和发端的作用。

11.( )曾经化名“黑天使”发表《中国歌舞短论》一文批判黎锦晖的歌舞音乐。

A. 贺绿汀

B. 刘雪庵

C. 冼星海

D. 聂耳

【答案】D

【解析】1932年7月,聂耳在左翼影评刊物《电影艺术》上发表了《中国歌舞短论》一文,批评了以黎锦晖创作为代表的低级趣味的歌舞音乐,号召音乐工作者要深入群众,从中获得“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

12.下面哪首作品不是黄自创作的( )。

A. 《玫瑰三愿》

B. 《春思曲》

C. 《丈夫去当兵》

D. 《雨后西湖》

【答案】C

【解析】黄自的主要作品有:交响序曲《怀旧》; 合唱曲《抗敌歌》、《赠前敌将士》、《九一八》、《睡狮》、《旗正飘飘》; 清唱剧《长恨歌》; 抒情歌曲《春思曲》(其中包括《思乡》,《春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