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文汇报》
【答案】《文汇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创刊的著名抗日报纸,战后于1945年8月18日在严宝礼的主持下恢复出版,日出8开一张,不标刊号,以号外形式出版,至9月6日正式复刊,使用正式刊号,日出4开一张(后扩为对开大报)。该报声称为无党派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但实际上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不久后由于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参加编辑工作而逐渐转向进步。
2. 《大清报律》
【答案】《大清报律》是1908年1月清廷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订的一部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1908年3月奉旨颁行。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1911年,《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
3. 美国便士报运动
【答案】美国便士报运动,是指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一场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的运动。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卜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4. 网络舆论
【答案】网络舆论是在网络上传播并形成的舆论,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互联网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的传播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传统媒体审慎地强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取舍新闻和评论,互联网便成为民意的风向标。“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
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已经成为党的网络舆论导向。
5. 《新生报》
【答案】《新生报》是台湾省政府的机关报,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创刊,是当时台湾各报中读者面最宽、订户最普及的一份报纸,内容多以本省的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为重点,1949年成立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南部版更名为《台湾新闻报》单独发行。
6. 报禁、台湾报禁
【答案】“报禁,,是指台湾当局为加强对新闻事业特别是报刊的控制,于20世纪50年代作出的“限证、限张、限印”的规定。限证即当局严格控制登记证,压制新闻事业规模; 限张即限制报纸的张数,控制其内容和业务的发展; 限印即控制其印刷地点和发行场所。以上“三限”被台湾新闻界称为“一报三禁’,,这构成了“报禁”的具体内容。这以后的三十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十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直到80年代,“报禁”才逐渐被解除。
7. 澳门广播电视公司
【答案】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澳广视”,1982年由澳门广播电台改组而成,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两部分。1984年5月13日,该公司筹建的电视台正式开播,从而结束了澳门没有电视台的历史。创建之初每周只播40小时,覆盖面仅及本地。由于收视率太低,难以拉到广告,开办之初就亏损一千多万澳元。经过四年多的经营,“澳广视”接收私人股份,转为私营公司,政府拥有50.5%的股份,同时延长播放时间,推出新鲜节目,直播大型活动等。但至今尚未扭转亏损局面。
8. 《大公报》
【答案】《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1902年6月创办于天津,时政性日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宗旨是“开风气,墉民智,艳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2年至1916年,由英敛之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自1916年至1926年,由王那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1926年至1949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莺合作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自1949年至今,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9. 《新生》周刊
【答案】《新生》周刊于1934年2月10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的好朋友杜重远任主编。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生活》周刊的继续,只是《小言论》专栏改名为《老实话》。发行量达
10万份。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易水的杂文《闲话皇帝》,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需要,否则他在生物上会有更多的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又两个月。这就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生事件”。
10.《劳动周刊》
【答案】《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4开小型报。该刊广泛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罢工斗争,对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和汉口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更是作了集中的反映,被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它发行到全国许多地方,受到工人们的欢迎。1922年6月1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刊41期。
11.《报纸条例》
【答案】《报纸条例》是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4月颁布的一部新闻出版法令,该法令集中了日本等国报律的限制性条文,对报纸报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限定,条文l 一分苛刻。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 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 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 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等。其目的在于钳制新闻事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使袁世凯政府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
12.中国新闻社
【答案】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海内外知名人士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发起成立,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中新社主要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中国新闻社于1957年脱离新华社独立,其后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其总社设在北京,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分社。
二、简答题
13.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
【答案】改革开放之初,有关新闻法规的建设也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等机构先后就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制定、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和条例,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1)1978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要大大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文章,作者之一是现在大家熟悉的社会学家李银河。文章回顾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权利受到践踏的情况,提出要制定保障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自此开启了中国传媒法制建设的漫长历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