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策略

关键词:历史校本课程,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策略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潮流之一,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也受到广泛关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历史教师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通过与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的合作,对学校的历史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补充、拓展以及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实施内部评价机制的过程。
校本课程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各类学校的具体差异,满足学校和社区的特殊需要。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挖掘其潜在的教育资源,开发出具有社区或学校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更多的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不断自觉批判反思现有课程和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开发课程过程中需要不断交流,有利于教师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民主意识的形成。校本课程开发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想学的内容作一个系统安排,根据自己将来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个别化课程。
    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经济条件、教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国外课程论和教育学学者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内相关研究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国外课程开发理论并将相关理论本土化,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提供具体开发校本课程的程序和策略等。
    就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来看,多数办学条件普通、软硬件设施一般的学校同少数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示范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有鉴于此,本论文将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运用文献法,并辅之以例证法,阐述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课程开发者主要是中学历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些规范和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主要包括下面几部分:
第一部分,在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明确本文对历史校本课程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理解。
第二部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和可以采取的程序等诸多方面,阐述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包括课程集体的建立、情境分析、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和实施、课程评价等问题;从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层面探讨影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及解决方法;重点分析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各项原则。
第四部分,联系实际,提供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以及比较典型的校本课程评价表,以便读者能够获得一些具体认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