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合作是当今人类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培养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合作” 随之成为了现代人成长、发展必备的能力。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进步,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世界教育的重要理论与主流模式之一,已在许多国家获得了成效。这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学习策略,萌芽于数千年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构成的丰厚理论基础。并且在20世纪末又不断创新、完善,发展至今,其理念愈来愈广泛并深入地被广大教育学家和教学人员认可、运用。
教学是一种促进学习过程中各动态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合作学习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学习者的积极互赖关系、实现共同任务和目标的学习策略或活动。它以小组为组织形式,以团体表现作为评价标准,以多方互动作为基本特征,以表现学生认知、情感及技能的发展为目标。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的相互促进、责任到人、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五个因素,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教学的本质形态。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到语文学科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是基本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必修课程部分,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沿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主线提出,涵盖了高中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写作方面“多写多改,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众多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展开,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大体上分为以问题为纲的合作讨论阅读教学模式,以活动为主合作表演戏剧赏析模式,写作教学开展以指导为先的合作批改模式。将其引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可使课堂教学焕发更大活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有效途径,也为教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