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原野》
【答案】《原野》是曹禺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剧,是曹禺惟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原野》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谴责,多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 新月派诗人
【答案】新月派诗人是对新月诗派众成员的总称,即指属于新月派的诗人,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代表作品主要有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志摩的诗》、朱湘的《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
3. 《倪焕之》
【答案】《倪焕之》是叶圣陶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小学教师倪焕之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中国城乡生活面貌,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4. 《骆驼祥子》
【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小说,载于《宇宙风》1936-1937年25-48期。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描写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到北京拉了三年洋车,刚买上一辆新车就被匪兵掳走。样子拼命拉车挣钱,准备第二次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抢去。车厂老板刘四爷之女虎妞迫使祥子同她结婚,替他买了辆新车; 但不久她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将车卖掉料理丧事。几次积钱买车不成,祥子绝望了,终于自甘堕落。作品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结构严谨,笔调流畅,地方色彩鲜明:样子、虎妞、刘四爷等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5. 《倾城之恋》
【答案】《倾城之恋》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作品写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股子般地掷到一起的故事,是其作品中惟一以团圆形式结局的故事,
一反张爱玲多以悲剧收束小说的习惯。但《倾城之恋》并非一部敲锣打鼓、嘻笑一团的喜剧,整部小说依然充满悲剧气氛,其深层的命运之悲、爱情之悲、团圆之悲、亲情之悲被华丽的文字与起伏的情节所掩盖,张爱玲用参差对照的笔法,非封闭性回环的结构,在反高潮的行进中将故事演绎为俗世的绝唱。
6. 《新月》杂志
【答案】《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重新开始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
7. 《子夜》
【答案】《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展开了“全方位”的正面描绘,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深刻性,其“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结构模式等艺术技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创作方面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8. 《华盖集》
【答案】《华盖集》是鲁迅所著杂文集,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录其1925年1~12月所作杂文三十一篇,题记一篇、后记一篇。书名借民间关于“华盖运”对于和尚是好运而对俗人则是恶运之说,以见自己“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被“正人君子”们“党同伐异”所得的“癖痕”。其中作品大多针对封建旧文化及其卫道者而发,文风泼辣洛肆,寓意深刻痛切。
9. 丁西林
【答案】丁西林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物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幽默喜剧的开创者和话剧运动的先驱者,有《丁西林剧作全集》行世。1923年发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1925年创作独幕喜剧《压迫》,喜剧风格趋于成熟。抗战时期发表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妙峰山》等,更显纯熟的喜剧技巧。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剧协常务理事等职。写有戏曲剧本《雷峰塔》《胡凤莲与田玉川》,历史喜剧《孟丽君》,同时翻译英国戏剧作品。其剧作长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喜剧因素,设置戏剧冲突,风格轻松诙谐,对话机智幽默。
10.《仿徨》
【答案】《仿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仿徨》的艺术技巧“圆熟”表现为:深广的历史图景; 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 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二、简答题
11.简述“托尼学说”对鲁迅的影响。
【答案】托尔斯泰对于鲁迅的影响主要是其人道主义观的形成。鲁迅作品中爱之深责之切的悲天悯人般的人文关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托尔斯泰的理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哲学”、“反道德”等思想也影响了鲁迅。尼采在其《悲剧的诞生》里,借用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这一创作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被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其国民性批判的作品中。
(1)托尔斯泰对鲁迅的影响
托尔斯泰是一位道德哲学家,人类之爱是他宗教道德学说的核心内容,它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类幸福,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这种爱体现了“博爱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学说是宣扬基督教的博爱主义,鼓励“勿以暴力抵抗邪恶”。鲁迅继承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不同的是鲁迅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民族的解放,提倡思想的“立人”。
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叛”和生命的“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仿徨”和“绝望”的挣扎。它所显示的思想深刻性和丰富性,正是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魅力所在。他在文学中所表现的“绝望的抗战”体验也是20世纪中国最有价值深度的母题之一。
(2)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的创作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很大,在五四时期,他甚至“大谈尼采”。在鲁迅心目中,尼采是一位否定旧传统的思想战士,这正契合了鲁迅渴望突破传统,反抗旧文化、旧道德的心愿。他前期小说的“狂人”、“疯子”形象就寄寓了对尼采那样的“轨道破坏者”的热切期盼。
同时,尼采的“反道德”思想也影响了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多篇小说,鲁迅通过塑造鲁四老爷、高老夫子等旧道德维护者的形象,以及闰土、祥林嫂、阿Q 等不幸的弱者形象来揭露旧道德旧礼教是如何摧残人性的,并对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集中猛烈的批判。但是尼采前期的虚无主义和反庸众的思想残余,也使得鲁迅在《示众》《孤独者》《药》等作品中产生了一些谴责群众麻木的悲观情绪。
总的来说,五四新文化时期,大量外来思潮涌入,作家们根据自己的偏好接受不同思想的影响。鲁迅深受托尔斯泰和尼采的影响,形成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超人哲学,爱之深责之切的悲天悯人般的人文关怀和国民性的批判也成为其文学作品的主题。
12.简述茅盾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答案】在茅盾早期创作的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群以自身的独特性存在于文坛研究领域中,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大多数论者对“时代女性”的性格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