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14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27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38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50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主义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资本主义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对某一部门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的状况。垄断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1)竞争引起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结合形成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竞争的结果,又因为科技进步和信用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强化。
①同一部门中的不同企业的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同一部门中的企业必然产生分化,造成了生产和资本向优势企业的集中。
②不同部门企业间的竞争引起和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不同产业企业间争夺有利的投资领域及企业生产经营多元化引起的产业融合及产品替代程度的提高,导致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③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具有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机器大工业体系确立后,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生产、资本向技术先进企业的集中创造了基本条件。
④信用和股份公司是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得以加速的杠杆。信用制度、股份公司则为生产、资本集中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2)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①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的可能性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分散于大量中小企业,在为数众多的企业中要达成协议是极其困难的。而在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己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里,这样,少数大企业就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达成协定,控制某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②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a. 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
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使用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
b. 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c. 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丁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因此,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2. 投资结构
【答案】投资结构是指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投资及由此形成的各部分投资之间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投资结构具体包括投资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再生产结构、规模结构、主体结构等等。具体来说,投资结构由下列因素决定:
(1)一定时期产业结构的状况。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客观上要求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不同时期确定一定的投资重点,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用合理的投资分配结构塑造合理的产业结构。
(2)科学技术进步。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与运用。这一方面要求真正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首位,增加在科学、教育上的投资; 另一方面又必须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现有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扶植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
(3)社会总生产的地区分布。投资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要求投资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而且要求做到投资在各地区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此外,生产的目的、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市场供求状况、经济体制特别是投资体制等,也是影响投资结构的重要因素。
3. 生产力
【答案】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己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的意义。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子}么资料进行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4. 资源配置
【答案】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某种资源由于存在稀缺性,它被用于甲种用途就小能用于乙种用途,因此各种用途在使用资源不具有排斥性。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制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以计划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
5. 价格
【答案】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答案】(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模式
宏观调控模式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体制模式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曾经形成多种宏观调控模式,其中主要有两种: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②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间接指导调控模式,即市场与调控相结合模式,主要有四个特征: 第一,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三,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