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809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冲突的看法有哪三种,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案】多年来,对组织冲突的看法,一般有如下三种观点:

(1)冲突的传统观点:认为组织应该避免冲突,冲突本身表明组织内部的机能失调,换句话说,这种观点的中心是认为冲突对组织无益,是有害的。

(2)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冲突是任何组织无可避免的产物. 但它同时指出,冲突并不一定会导致对组织的危害,甚至可能是有利于组织的积极动力。这一观点认为冲突客观存在,主张接纳冲突,使冲突的存在合理化,并希望将冲突转化为有利于组织的程序。

(3)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明确认为冲突不仅可以成为组织中的积极动力,而且其中有些冲突对于组织或组织单元的有效运作是必要的。换言之,冲突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这种观点鼓励管理者维持一种冲突的最低水平,以便使组织保持创新的激发状态。

2. 简析人力资源的特征。

【答案】从宏观角度看,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人口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从微观角度看,人力资源是企业等组织雇用的全部员工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誉为“资源中的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能动性

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与其他被动性生产要素相比,人力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主导地位。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我强化、选择职业及劳动积极性等方面。

(2)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再生性可基干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得以实现。与物质资源相似,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人力资源的有形磨损是不可抗拒的,但人们可通过医疗和保健来延缓磨损进程; 人力资源的无形磨损可以积极预防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们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终身教育实现持续的自我开发,消除和避免无形磨损。

(3)时效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存在于人的生命有机体中的劳动能力,其形成、开发和利用均受到时间的限制。一方面,就人力资源构成的个体看,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都有其生命周期。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在从事劳动的不同时期,其劳动能力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就人力资源总体或社会角度看,

在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数量及其联系方面,也存在时效性问题。

(4)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

人力资源既是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资源,又是投资(消耗社会资源)的结果,它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投入产出规律。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和维持是一种消费行为,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创造财富则是一种生产性行为。从宏观看,人力资源的形成、配置、使用要通过社会进行; 从微观看,人类社会是群体性劳动,不同的人分别处于社会经济分工体系的不同劳动组织中。

(5)社会性

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性资源。人是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人力资源既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

3. 请举例说明现场控制,并分析现场控制的优缺点及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1)现场控制的定义

现场控制,又称同期控制或同步控制,是在活动进行当中的控制,在活动进行之中子以控制,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偏差前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类控制工作方法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最常见的控制手段就是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现场控制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监督是按照预订的标准进行监督; 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纠正偏差的活动。

(1)现场控制的优点

①现场控制具有指导职能,有助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②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的少发生偏差,一旦发生偏差,可以马上纠正,是及时有效的控制手段。

(2)现场控制的缺点

①容易受管理者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管理者不能时时对事事都进行现场控制,只能偶尔使用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

②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现场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很难进行现场控制,如科研、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进行现场控制;

③现场控制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伤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意事项

①管理实践中,要正确地运用现场控制的手段,对于控制标准能够精确确定,问题和成果容易衡量的工作可以多采用现场控制的手段,在进行控制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好控制标准;

②要采用恰当的方式,不要让被控制者产生抵触,和被控制者进行双向沟通,双方一起进行现场控制;

③控制工作是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结合,要注意这三者的结合运用,加强事前

控制,减小现场控制的压力;

④要充分发挥现场控制的作用,一方面要制定好标准,另一方面对控制者的素质也提出了高的要求。

4. 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为了能够及时、正确地提供能够反映偏差的信息,同时又符合控制工作在其他方面的要求。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但利用预先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这本身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通过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在衡量过程中对标准本身进行检验,就是指出能够反映被控制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标准。由于企业中许多类型的活动难以用精确的手段和方法加以衡量,建立标准也就相对困难,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一些易于衡量、但并不反映控制对象特征的标准。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对影响各种结果的要素或活动过于频繁的衡量,不仅会增加控翩的费用,而且可能引起有关人员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 而检查和衡量的次数过少,则可能使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以什么样的频度,在什么时候对某种活动的绩效进行衡量,这取决于被控制活动的性质。

管理人员经常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而不是在工作绩效仍“在控制中”(即可能因人们采取的措施而改变时)进行衡量。这种现象必须避免,因为这可能导致行动的迟误。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适时地传递给适当的管理人员,使之能与顶定标准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这个网络还应能及时将偏差信息传递给与被控制活动有关的部门和个人,以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的工作状况、为什么错了,以及需要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建立这样的信息反馈系统,不仅更有利于保证预定计划的实施,而且能防止基层工作人员把衡量和控制视作上级检查工作、进行惩罚的手段,从而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5. 简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者的角色。

【答案】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包括四种角色:战略伙伴; 专家顾问; 员工服务者; 变革的推动者。具体内容如下:

(1)战略伙伴。战略伙伴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提供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系统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使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2)专家顾问。专家顾问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