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813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均衡
【答案】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2. 效用可能性曲线
【答案】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消费者A.B 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中,横轴U A 表示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纵轴U B 表示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只能以降低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为代价。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区域; 在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 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效用可能性曲线
由于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化,故对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由于效用水平的高低本来就是一个序数概念,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及凹凸性等无法得知。
二、论述题
3. 请说明边际收益产品(MRP )和边际产品价值(VMP )的区别,并说明当厂商在产品市场处于卖方垄断地位,而在生产要素市场处于买方垄断地位时,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使用量。
【答案】(1)边际收益产品(MRP )和边际产品价值(VMP )的区别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它等于边际产品(MP )与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MRP=MP·MR 。边际收益产品是以收益表示的边际生产力,它受边际产品和边际收益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要视不同的市场曲线而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而边际产品价值,MP=MP·P ,所以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两条曲线按同一速度下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重合,前者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反映了厂商增加一单位这种生产要素给它带来的收益。厂商正是根据这一收益大小来决定它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因此,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它与要素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在这一点上,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在这一条件下,厂商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2)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确定
①在产品市场的边际收益
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其收益函数对要素的导数,它反映r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厂商的收益则取决于产量,产量
,又取决于要素。假定所讨论的卖方垄断厂商的收益函数和生产函数分别为R=R(Q )和Q=Q(L )
则收益可以看成是要素的复合函数:R=R[Q(L )]。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即有:
上式右边第一项
品所增加的收益; 第二项为产量对要素的导数,即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为收益对产量的导数,即产品的边际收益MR ,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产产品。因此,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 和要素的边际产品MP 的乘积。这个乘积通常被称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并用MRP 来表示,即:
MRP=MR·MP
②在要素市场上的边际成本
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其要素价格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从而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亦不再等于要素价格。设用ΔL 表示所使用的要素增量,而由此引起的成本增加量用ΔC 表示。换句话与要素增量之比的极限,即成本对要素的导数,通常被称为边际
要素成本,并用符号MFC 表示。换句话说,边际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
由于厂商的成本是所使用的要素数量和要素价格的乘积,而要素价格通常又是要素数量的函
,数(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函数)故如果知道了厂商的要素供给函数则不难求得其边际要素成本函
,于是,边际要素成本:
数。例如,设该供给函数为WL 则成本函数为L ·W (L )
由于是产品的边际产品MP ,所以:
③根据要素使用原则,该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分别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要素成本。即:
此时的产量和价格即为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4. 使用图形说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与均衡状态的特点,并与完全垄断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答案】(l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
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等规模;
②在企业调整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直到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小长期平均成本,如图中的P 0此时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在长期均衡状态中,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
,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从而该产品的价格、加入该行业)
产量和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
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
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