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大学849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比较静态分析

【答案】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2. 隐成本

【答案】隐成本是相对于显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成本。

二、论述题

3. 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说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意义。

【答案】(1)帕累托效率又称经济效率,它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也就是‘种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西方经济学里也被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2)经济学认为,帕累托效率是一种最优效率的均衡状态,而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效率”。这样,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整个经济社会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3)帕累托效率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分配中的公平

和效率问题。经济学中,公平是指收入更加平等地分配,而效率是指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是相互矛盾的。为此,思路就是“效

,这和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率优先,兼顾公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吻合的。效率优先就是让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就是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去决定收入的分配,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各种经济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才可以使经济的效率达到最大。当然,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公平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 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其中a 为大于零的常数。假设商品X 1和商品X 2的价格分别为p 1,p 2,消费者收入为1。

(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并说明相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试求出商品X 1的需求函数。

(3)请说明商品X 1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

(4)请画出相应的收入消费曲线和商品X 1的恩格尔曲线。

【答案】(1

)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可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

,即消费者对商品X 1, 、商品X 2按固定比例1:a 消费,因此商品X 1, 商品X 2

不能相互替代,其边际替代率为零。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消费者直角无差异曲线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为ax 1=x2,代入约束条件

数为:。 ,可得商品X 1的需求函

(3)由于消费者对商品X 1、商品X 2按固定比例1:a 消费,商品X 1的替代效应为0。又因为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所以总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商品X 1的需求函数为:

则总效用为:

其中收入效应为:; ;

;

替代效应为0。

(4)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价格p 1、p 2给定的条件下,由于收入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的轨迹,如图(a )所示。

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某种均衡购买与货币收入之间的关系。由商品X 1的需求函数

可知,商品X 1的 恩格尔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如图(b )所示。 ,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5. 论述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均衡战略。

【答案】(l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博弈论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都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任何参与者单方面改变均衡策略都会降低自己的报酬。

(2)博弈论的主要静态均衡策略包括:

①占优策略均衡。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的。一般来说,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②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一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③最大最小策略。最大最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最小收入是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最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最大最小策略。

(3)动态博弈条件下的策略行动。寡头企业在竞争中并不拘泥于和对手进行默契配合,以便均分高额利润,往往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取得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