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文学院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后世被常州派词人推为有词以来成就最高的词人是_______。
【答案】姜夔
【解析】常州词派兴起于清嘉庆初,以常州词人张惠言、周济为主要代表。张惠言、周济等常州词人推尊词体,倡意内言外之说,以比兴寄托充实词学理论,指导词的创作,形成了颇具声势的常州词派,其影响延续至清末。
2. 1902年梁启超的一文_______将小说提高至新国新民的高度。
【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解析】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它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疗救社会的利器。
3. 明代“前七子”派的文学主张是:“_______”。
【答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解析】“前七子”的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改变萎靡不振的诗风。
4.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______________》。
【答案】西洲曲
【解析】《西洲曲》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和生活气息,又具有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
5. 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
【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出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话意思是虽然现实黑暗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遥远,但是,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
【答案】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
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7.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_______。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一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骄赋名篇_______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答案】鲍照; 《哀江南赋》
【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十八首。庚信的《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之作,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8. “盘古开天地”在中国古代神话类型中属于_______。
【答案】创世神话
【解析】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对于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和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世界是怎样产生的? ”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思考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创世神话也就成为了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
9. 冯梦龙所编辑的两部明代民歌专集是《_______》和《山歌》。
【答案】挂枝儿
【解析】明代冯梦龙辑评的两本民歌集为《挂枝儿》(又名《痴儿一弄》)和《山歌》(又名《痴儿二弄》),是我国历史上为文人编辑刊刻的较为系统的民歌专辑。其中,《山歌》是明末的一部苏州歌谣总集,在吴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0.被王国维称赞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词作是纳兰性德写的《_______》。
【答案】纳兰词
【解析】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其词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己”
11.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观点的是_______。
【答案】柳宗元
【解析】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合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
知文者以明道,是固小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在这段话中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古文主张。
12.赵翼、蒋士铨与_______并称“乾隆三大家”。
【答案】袁枚
【解析】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二、名词解释
13.新乐府
【答案】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自己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白居易继建安诗人及杜甫美刺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歌来补察时政,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他们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14.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答案】“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特色的评价。蒲松龄吸收了唐传奇的优点,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绘更加生动细腻,尤其是在妖神鬼狐的形象上,他们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非人的特点,虚幻情节和现实情节融为一体,使他们的形象千姿百态,个性突出。《聊斋志异》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志怪小说及传奇的中兴,而且代表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15.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16.近体诗
【答案】近体诗是指形成于唐代的格律严谨的诗歌,又称“今体诗”。由南朝齐“永明体”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定型,为唐以后历代常用。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与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