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_____、_____、_____。
【答案】科学性; 交际性; 系统性
【解析】科学性原则指语言规范、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等。教材系统性包括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介绍、技能训练和辅助教材的提供两方面。
2. 教学计划与_____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答案】教学大纲
【解析】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通常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3. 测试_____的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
【答案】效度
【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亦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4.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构成的。
【答案】言语交际能力
【解析】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是后天的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的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5. 记忆分为构成的_____和_____两种。
【答案】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解析】长时记忆是由许许多多词语“结节”相互勾连而成的十分复杂的语义网络,它的容量是无限的,持续时间相当长。外界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达到短时记忆水平,但在这个水平上,信息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也很短暂,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复述、回忆、再编码)才保留在长时记忆中。
6. 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答案】语言教学
【解析】语言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特定方法的教学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能力,包括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
7.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而制订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_____。
【答案】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 基本要求
【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8.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____。
【答案】启发式:注入式
【解析】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注入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
9.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认为语言是后天形成的_____。
【答案】一套习惯
【解析】刺激一一反应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早期)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后期)。其认为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十分重要的。
10.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环节。
【答案】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成绩测试
【解析】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以便指导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二、选择题
11.运用各种交际策略解决交际困难、弥补交际障碍或增强交际有效性的技能称作( )。
A. 应变能力
B. 语言能力
C. 学习能力
D. 话语能力
【答案】A
【解析】应变能力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经过大量思考过程后所做出的决策。
12.中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 )类型的课程?
A. 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 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 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 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答案】D
【解析】综合课是把语言要素、文化知识、语用规则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综合课是主干课程。
13.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
A. 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D.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产生于教学过程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之中,即表现为教学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矛盾。学生个体认识及发展水平与社会历史认识及发展水平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1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是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答案】D
【解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15.保证( )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A. 难异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