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商大学金融学之国际金融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M 与基础货币B 之比。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以
下5项:现金比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1)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对乘数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也越高;反之亦然。
(2)超额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越大。
(3)定期和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越大。
(4)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变大。
2.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答案】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千预是通过两个途径发挥效力的。一是通过外汇市场上及相关的交易来改变各种资产的数量及结构,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这可称之为资产调整效应。二是通过干预行为本身向市场上发出信号,表明政府的态度及可能将采取的措施,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从而达到实现汇率相应调整的目的,这可称之为信号效应。本节主要讨论外汇市场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3. 长期内外均衡条件下的汇率模型
【答案】如图,图中第一象限表示的是内部均衡,第二象限表示的是外部平衡。X 轴左边表示的是本国劳动生产率与外国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右边表示的是内涵增长与外延增长的比例。初始的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所对应的内涵增长/外延增长比率在第一象限内表示为
的汇率水平相等,记作即在初始状态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
其对应本国/外国劳动生产率对比在第二象限内表示为%,在这样的技术水平上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所要求
图 本国长期内外均衡下的汇率模型
与短期和中期不同,在长期内,使内部均衡实现的汇率水平,和使外部平衡实现的' 汇率水平,都是由实际冲击分别决定的(包括本国的技术冲击、外国的技术冲击、本国的要素供给冲击等等,在图中反映的是本国的技术冲击)。因此,对于特定的实际冲击,内部均衡所需的汇率和外部平衡所需的汇率有可能出现偏离。
4. 贸易收支
【答案】贸易收支是指货物进出口所造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收支总的情况,是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包括在贸易收支中的货物主要是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由于进出口的货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故称为“有形贸易收支”。贸易收支在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一般所占比重较大,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
5. 影子汇率
【答案】影子汇率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下,外汇市场受经济基本面决定而自由浮动时确定的汇率水平。实行外汇管制国家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自由兑换国家货币法定平价都不能完全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而影子汇率则是根据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来客观地反映相互之间的实际汇率,影子
+作为外汇买卖的交易价格。汇率只作为研究汇率水平,预测汇率趋势的参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影子汇率水平与现实汇率水平一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影子汇率由市场根据基本面预测得到。信贷扩张会使影子t 率水平不断上升(直接标价法下)。
6. 国际收支失衡(Balance of Payments Disequilibrium)
【答案】国际收支失衡也称“国际收支不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种原因国际收支所发生的顺差与逆差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五类:①周期性不平衡:即由于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播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货币性不平衡:即由货币供给引起的价格、利率或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③结构性小平衡:由一国内部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国际需求结构失调引起的国际收支小平衡; ④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进出口的季节性、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如果表现为顺差形式,外汇储备就增加,对外支付能力也增强; 如果表现为逆差,则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逆差尤为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节,以使之趋于平衡。
7.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
【答案】货币危机(CurrencyCrisis )又称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ofPayments Crisis),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 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 就可以称 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 制下,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
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 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混乱和动荡。主要表现是:强制清理旧债;商业信用 剧减;银行资金呆滞,存款者大量提取现钞,部分金融机构倒闭;有价证券行市低落,发行锐减;货币饥荒严重, 借贷资金缺乏,市场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本币币值下降。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非常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发生在外汇市场上,体现为汇率的变动;而后者 的范围更广,还包括发生在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常常会导致该国货币危机的发生。
8. 收入机制
【答案】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人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所示)。
图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图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地下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二、简答题
9. 简述货币危机的成因。
【答案】货币危机(CurrencyCrisis ),又称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就可以 称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国内因素的金融危机问题,那么这一危机一般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动带来的投机冲击引起的。投机冲击就其性质上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基本经济条件恶化时发生的,由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导致的;另一种则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政府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是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从而爆发货币危机的最基 本原因。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非常稳定,而该国的货币供给由央行国内信贷及持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