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前膜自身受体的作用是() 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合成递质。 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减少突触前神经末梢合成递质。 减少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调节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量。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者中,80%以上是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易感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是() 性别。 膳食。 遗传。 职业。 健康状况。
在构成突触前抑制的突触结构中,由轴突-轴突式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可能是() γ-氨基丁酸。 甘氨酸。 谷氨酸。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患者男,23岁,因“发热10d,昏迷1d”于7月来诊。10d前在西双版纳打工期间突然出现畏寒、寒战及高热,隔日发作1次,自认为是感冒,发热时自服退热药,病情时好时坏,且精神、食欲欠佳,到个体诊所静脉输注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5d,无效,并出现头痛、呕吐。1d前患者出现烦躁,当地诊所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2h后出现昏睡,进而发展到呼之不应,故转来本院。查体:T41.2℃,P132次/min,R28次/min,BP141/88mmHg;不能被叫醒,压眼有反应,球结膜轻度水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及角膜反射存在,巩膜轻度黄染,口唇多数疱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出血。 脑肿瘤。 败血症。 脑型疟疾。
生理剂量时能促进蛋白质分解的激素是() 糖皮质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雌激素。
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增强的污染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