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住院医师临床病理科题库>感染科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23岁,因“发热10d,昏迷1d”于7月来诊。10d前在西双版纳打工期间突然出现畏寒、寒战及高热,隔日发作1次,自认为是感冒,发热时自服退热药,病情时好时坏,且精神、食欲欠佳,到个体诊所静脉输注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5d,无效,并出现头痛、呕吐。1d前患者出现烦躁,当地诊所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2h后出现昏睡,进而发展到呼之不应,故转来本院。查体:T41.2℃,P132次/min,R28次/min,BP141/88mmHg;不能被叫醒,压眼有反应,球结膜轻度水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及角膜反射存在,巩膜轻度黄染,口唇多数疱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 . A.化脓性脑膜炎
B . 结核性脑膜炎
C . 脑出血
D . 脑肿瘤
E . 败血症
F . 脑型疟疾

在构成突触前抑制的突触结构中,由轴突-轴突式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可能是() γ-氨基丁酸。 甘氨酸。 谷氨酸。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 有效剂量。 作用强度。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 相关关系。 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增强的污染物是() SO2。 CO2。 BaP。 DDT。 Pb。 关于颈淋巴清扫术选择切口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充分暴露术野。 保证皮瓣良好的血供。 尽可能靠近原发灶。 应避免与颈动脉行走在同一线上。 尽可能离开原发灶。 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为() 低浓度长期作用。 对机体危害的复杂性。 作用广泛性和途径多样性。 污染物的多变性和综合作用。 以上都是。 患者男,23岁,因“发热10d,昏迷1d”于7月来诊。10d前在西双版纳打工期间突然出现畏寒、寒战及高热,隔日发作1次,自认为是感冒,发热时自服退热药,病情时好时坏,且精神、食欲欠佳,到个体诊所静脉输注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5d,无效,并出现头痛、呕吐。1d前患者出现烦躁,当地诊所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2h后出现昏睡,进而发展到呼之不应,故转来本院。查体:T41.2℃,P132次/min,R28次/min,BP141/88mmHg;不能被叫醒,压眼有反应,球结膜轻度水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及角膜反射存在,巩膜轻度黄染,口唇多数疱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