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海大学大禹学院870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题

1. 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的组织。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持续不断地获得和分享新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工作或决策。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为:①自我超越;

②改善心智模式;

③建立共同愿景;

④团队学习;

⑤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包括:

①整个组织内包括所有职能领域以及所有组织层级的员工都必须共享信息,井且在工作活动中进行协作。

②最低程度的结构障碍和物理障碍,从而使员工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共同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

③强调向工作团队充分授权,管理者充当的是协调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2. 控制

【答案】控制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1)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纠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①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②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③采取纠正措施是指根据偏差信息,作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2)管理控制的分类。最常见的一种是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三类:

①反馈控制。‘自的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改进下次行动的依据;

②同期控制。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中,即与工作过程同时进行;

③前馈摔制。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端上,使得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排除,“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的效果正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二、简答题

3. 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冲突?

【答案】组织冲突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对立、对抗和斗争。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沟通差异。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语义困难、误解及沟通过程中噪音的干扰,都可能造成人们之间意见不一致。沟通不良是产生这种冲突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②结构差异。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组织结构的差异引起的。由于分工造成组织结构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系统、各层次、各部门、各单位、各不同岗位的分化,组织愈庞大、愈复杂,组织分化愈细密,组织整合就愈困难。由于信息小对称和利益小一致,人们在计划目标、实施方法、绩效评估、资源分配、劳动报酬、奖惩等许多问题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是由组织结构本身造成的。由于本单位的利益和荣誉,许多人都会理直气壮地与单位甚至上级组织发生冲突。不少管理者甚至把挑起这种冲突看作是自己的职责,或作为建立自己威望的手段。几乎每位管理者都会经常面临着同事或下属之间的冲突。

③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阅历、修养,塑造了每个人各不相同的性格、价值观和作风。人们之间这种个体差异造成的合作和沟通的困难往往也容易导致某些冲突的发生。

(2)有效地管理组织冲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①谨慎地选择想要处理的冲突。管理者应当选择处理那些群众关心、影响面大、对推进工作、打开局面、增强凝聚力、建设组织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

②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

③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冲突可能是多种原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冲突分析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原因作用的强度;

④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有五种: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和合作。a. 当冲突无关紧要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可采用回避策略; b. 当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采用迁就策略; c. 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强制策略,用行政命令方式牺牲某一方利益处理后,再慢慢做安抚工作; d. 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采取权宜之计时,只好双方都作出一些让步,实现妥协:e. 当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经过开诚布公的谈判,走向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

4. 有人认为,管理决策制定很容易,只是确定适当的模型,定义变量,代入数字并求出答案,你对此有什么评价?

【答案】这是一种片面地认识,决策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西蒙的观点“管理即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决策并非易事。

(1)不是所有的决策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决策模型。

①按决策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做出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重大决策。如对企

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针、新产品开发等决策。战略决策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做出全面考核,决策的宏观性决定了战略决策者不可能收集到全部的决策信息,因而也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决策模型。

②按决策是否总是重复,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的问题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己经有了处理的经验、程序、规则,可以按常规办法来解决。故程序化决策又称为“常规决策”。这类决策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参考决策模型的结论。但非程序化决策是指诀策的问题是不常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经验去解决,要靠决策者做出新的判断来解决。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如企业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商品流通渠道调整、选择新的促销方式等属于非常规决策。这些决策需要管理者根据市场环境做出主观判断。

③按决策问题所处条件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决策,前两种决策可以依据特定的决策模型做出决策。但后一种决策是在不完全确定下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提出各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有几种小同的结果可以知道,但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无法知道。这类决策的小确定性受到各种原因包括决策者、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影响,且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无法为模型的建立选择必要的因子。

(2)不是所有的决策模型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再精确的决策模型也会因为以下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①环境的变化。环境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推动决策和制约决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决策模型应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模型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②决策者的素质和作风的变化。决策者的价值观、知识水平、战略眼光、领导能力、民主作风、对待风险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决策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决策模型无法预测和考量的。

③组织文化的变化。组织文化影响着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对决策的影响也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组织的态度而发挥作用。

④决策具有时效性。美国学者威廉·R ·金和大卫·I ·克里兰把决策类型划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时间敏感决策对决策的时机有高度的要求,很多情况下的决策都是瞬间的,决策者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建立模型,再做决定。决策的时效表明了决策模型的应用还受到时间的限制。

综上所述,该观点是错误的。

5. 联系某企业实际分析构造企业文化的途径。

【答案】组织文化的塑造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具体联系海尔企业文化的构造途径:

(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

选择组织价值观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根据自己的目的、环境要求和组成方式等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模式。其次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为各要素只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与匹配才能实现系统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