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史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印度时报》
【答案】《印度时报》于1838年在孟买创办,原名《孟买时报》,1861年改为现名。该报属于达尔米亚一贾殷财团所有,在孟买、新德里、阿默达巴德等城市出版。该报新闻详尽,文字严谨; 政治上支持国大党,主要读者有社会中层知识分子和海外印侨。印度时报系有29种出版物。其中用印地文出版的《新印度时报》发行50多万份。
2. 纸草(纸莎草)
【答案】纸草(纸莎草)是人类早期所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纸莎草生长在尼罗河畔,外皮薄而坚韧,茎内有网状木髓,古埃及人用这种网状木髓制成纸莎草纸,用菜叶加烟渣调成墨汁,以芦苇茎作笔杆在纸莎草纸上书写文字,公元前2000年,埃及统治者普遍使用这种纸莎草纸传布文字条令,记录各种信息。它对整个社会体制结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考古学家已发现了用埃及文、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以及希伯来文书写的纸莎草书卷。
3.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卞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
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4. 网上自生媒体
【答案】应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可以分为两种一一“上网媒体”和“网上自生媒体”。所谓网上自生媒体,只在互联网上提供新闻服务,形式包括各种新闻组、网络杂志、网站中的新闻频道等。通过这种媒体形式传播新闻信息的有个人和各种非传统新闻机构。
5. 伏尔泰
【答案】伏尔泰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启蒙思想家。青年时代读了大量启蒙学者的著作。因反抗封建专制制度,两次被囚禁于巴士底狱。出狱后流亡英国,深受牛顿、洛克
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一度任王室史官,国王侍臣。为避免迫害,晚年蛰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内。他认为天主教是罪恶的根源,其教义是卑劣欺骗的产物。在哲学上持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政治思想上采纳自然法学说; 主张以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代替封建农奴制; 初拥护开明专制制度,后赞成通过改良途径转变为君主立宪制。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等。其思想不仅深入到18世纪法国第三等级人们的心里,为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且对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起过很大作用。
6. 《工人曙光报》
【答案】《工人曙光报》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1878年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协会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多次领导工人罢工,并于1880年2月15日出版《工人曙光报》,由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亲自担任编辑。哈尔图林通过《工人曙光报》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不久,哈尔图林因制造冬宫爆炸事件和刺杀亚历山大二世,被沙皇政府紧急缉捕,《下人曙光报》随之停刊。
7. 中东通讯社
【答案】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惟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 ,简称中东社,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是阿拉伯和非洲地区最大的通讯社。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8. 《巴黎新闻》
【答案】《巴黎新闻》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1777年1月1日由雅克·布里索创办。该报虽非官报,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检查官的审查。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内容多样,有文学、戏剧、法院新闻、卫生报告、金融行情、时装广告、失物招领等。但在《法兰西报》和其他享有特权报纸的排斥下,《巴黎新闻》很难报道第一手新闻。该报在1789年革命爆发时停刊。
二、简答题
9. 简述网络传播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答案】(1)新闻传媒形式的重要变革
数字化、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新媒介给现行新闻事业带来的巨大影响,首先表现在媒介形式的变化上。在网络媒体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得以综合展现。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而言,从此拥有了一个崭新的互相整合的平台。
可以预期,最终大众媒介的形式将以整合后的平台为主,传统媒介的状态将逐渐退居边缘。
(2)新闻工作方式的根本变化
①计算机网络提供了种种新闻采集、制作和发布的新工具。这些基于互联网的工具的运用,带来了新闻采制方式的重大变化。
利用联网数据库查询,到网上各种信息库、公告板中寻找线索,运用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话系统进行在线采访,运用制作软件加工素材,这些都成为记者们日常新闻采制的重要手段。
②新闻的报道方式和编辑方式也有了重大变化。网络媒体一改新闻传播中原有的平面和单一特征而变为立体和多媒体特征。这要求在报道和编辑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③新闻发行和传送方式也有许多变化。新闻产品的传送开始网络化,网上订购新闻、网上传送新闻、根据个性化要求分门别类地提供新闻,日益成为普遍的现象。
(3)受众和媒介关系的根本改变
互联网平台上有各种形态的传播,而大众传播无疑是网上重要的传播形态。
在传统媒介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对象一一受众总是作为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信息的大“众”。而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①受众不再等待新闻信息,而是主动检索、寻觅新闻信息,还会要求传播者“定做”新闻信息。
②他们不再按媒介的报道和编排顺序去接收信息,而是根据所需通过超文本链接等工具跳跃式、辐射型地去发掘、梳理、了解新闻信息。
③他们小再停留于看和听,而且可以方便地说和写,表达对新闻事件的反应和见解,随时把互联网从获取信息的媒介转为发布信息的媒介。这种变化在新闻传播史上是空前的。
10.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
【答案】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一面:
(1)1894年,列宁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等著作,深入批判了民粹派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改良主义的政治纲领。
1895年,列宁创建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为了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决定创办协会的机关报《工人事业报》。列宁为该报写了社论《告俄国工人》和《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什么?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篇文章。但因1895年12月8日晚列宁及斗争协会的其他领导人被警察逮捕入狱、创刊号稿件被没收,《工人事业报》未能问世。
1896年底,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秘密出版了不定期的《彼得堡工人小报》,该报只出两期就被沙皇政府查禁。
(2)由于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分离、组织涣散,列宁提出了创办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以便组织下人阶级的先进政党的主张,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火星报》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办。《火星报》的编辑人员由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六人组成,而实际负责整个编务工作的是列宁和马尔托夫两人,列宁是《火星报》的灵魂。
在《火星报》第一号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列宁把建立一个坚强的、有组织的、紧密联系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仟务。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