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大学行政学院641政治学原理与国际政治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历史类型
【答案】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①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主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和根本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
②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因此,它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阶级的专政。
③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的工具。
④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它本质上维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要求,而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2.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 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3.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4. 政治体系
【答案】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 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5. 政治关系
【答案】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利益关系、由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益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政治权利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确认和保障利而政治关系的
二、简答题
6. 试述国家权力的特性。
【答案】权力与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关系。但是,国家权力却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强制力的垄断性。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在这个意义卜讲,国家权力与原始社会的权力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而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强制力的垄断。
(2)普遍的约束力。
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3)主权性。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主权,实际上也就不成其为独立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侵犯和破坏‘个国家的主权,就是危及这个国家的生存。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剥削阶级国家权力的根本特征是同人民大众的对立和分离。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国家权力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但由于具体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也是独立设置的,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的运用需要密切与人民大众的联系,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量义的消极腐败现象。
7. 如何理解列宁的“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答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
本方法论,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确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2)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3)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在现实内容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首先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
作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群体形态的阶级关系,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着其他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成为最大的政治。
8. 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和特点。
【答案】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依据一定的规律,按照社会结构多样化的分界和组合方式组成政治文化的结构。
(1)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
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2)政治文化结构的特点:
①处于不断变动状态的政治文化,其结构的层次性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从三个层次自身来说,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渐次由低向高而形成的,从三层次的内容来说,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是其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政治文化结构的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变化的不同步性。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层次,政治文化的变异首先是从这一层次开始的。与此相反,政治心理层次的变动过程则」卜常缓慢,它不会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变化而立即变化,因此往往成为阻碍政治发展的滞后性因素。政治价值意识作为中间层次,它虽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心理两个层次的制约,同时又在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并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