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大学人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
A. 集体教育模式
B.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体谅模式
【答案】B
【解析】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其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并建立的。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主要涉及的是道德判断问题,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儿童主体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作用; 体谅模式则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价值澄清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学习模式则强调学习和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影响。这道题的关键词是道德思维方式,按照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排除其他选项,选择B 。
2. 日本大化革新时期所建立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仿照于中国的( )
A. 汉代教育制度
B. 唐代教育制度
C. 宋代教育制度
D. 元代教育制度
【答案】B
3. 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我国教育方针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次在教育法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85《体制改革的决
,加强基础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高等教育,三级办学等。1993《改革发展纲要》,定》
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两全,两重。调整教育结构。
4. “夏曰校,殷曰庠,周约序。学则二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段话语出于哪部书? ( )
A. 《论语》
B. 《尚书》
C. 《礼记》
D. 《孟子》
【答案】D
5.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是( )。
A. 洋务学堂
B. 教会学校
C. 清末学制
D. 幼童留美
【答案】B
【解析】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
6. 20世纪20年代,从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和实业救国为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教育运动,转变为追求革命救国道路的运动是( )。
A. 平民教育运动
B. 勤工俭学运动
C. 工读互助运动
D. 劳工教育运动
【答案】C
【解析】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正式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它融合了泛劳动主义、互助论、新村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它的基本内涵是:尚俭乐学、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半工半读、消灭体脑差别等思想。
7. 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
A. 严复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有为
【答案】A
8.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
A. 《蒙求》
B. 《名物蒙求》
C. 《童蒙须知》
D. 《二字经》
【答案】C
9. 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A. 配置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鉴定性评价
【答案】B
【解析】布卢姆依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和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的持续评价。它是伴随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调节教与学的活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并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通常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和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是一种使评价对象不易产生焦虑情绪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其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以作为某种资格认定或升、留级的根据。题日中的班主任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方法。
10.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