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13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立宪君主制

【答案】立宪君主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它通常存在于资产阶级在进行政治革命时力量并不十分强大,革命以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妥协而告终的国家,立宪君主政体本身就是这种妥协的产物。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也不一样,立宪君主政体可以分为_元君卞制和议会君主制。

①二元君主政体形式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限制,可是,实际上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钦定宪法权等权力。二元君主制一般存在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相对软弱的国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当代的尼泊尔、摩洛哥、约旦等。

②议会君主政体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一般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议会君主政体的议员是选举产生的,并有特定任期,君主则是世袭终身任职的,因此,议会君主政体只是部分意义上的残缺的君主制。这种政体通常是那些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不够彻底的国家采用的政体形式,当代的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仍然保留着这种政体。

2.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4.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

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 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二、简答题

5. 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答案】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作用主要包括:

(1)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政治改革是政治统治阶级迫于形势的压力所采取的政治革新。虽然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和压迫的手段,可是,由于它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政治改革更具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它成为无产阶级自觉调整政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社会利益要求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手段。

(2)政治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社会利益和利益矛盾的发展,会对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及统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些要求面前,政治体系常常暴露出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政治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政治功能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等。这些缺陷和不足会严重阻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政治统治的稳定,这就要求对社会政治加以改革或改进。所以,政治改革的作用之一就在于适应社会要求,完善或改进社会政治,从而保持现有政治秩序,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3)政治改革又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政治权力各方面的作用,政治生活的弊病,如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权谋私、专断独行等等,是时常发生的,而政治改革就是消除这些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政治改革,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建立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6.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1)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①对内职能

a. 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压迫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镇压他们的反抗,以维护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 调整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甚至利益冲突,包括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不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必须加以调整。

c. 管理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高效和商品社会化程度较高,以及社会问题的增多,它的管理职能更加突出。体现在联络通讯、水利工程、组织运输等全国性的事务,发展交通设施以及解决环境、社会问题等。

d. 经济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指国家在经济生活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干预。

②对外职能

a. 保卫本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防止外敌侵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种职能它就无法完成其对内职能,也无法实现其他各项对外职能。

b. 掠夺原料产地和占领商品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侵占殖民地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产生了新殖民主义。

c. 发动侵略战争,干涉别国内政。帝国主义国家间,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或争夺世界霸权、区域霸权的战争。

(2)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卞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仟务的总体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三个基本职能: ①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②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③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

具体来说也可以划分为对内对外职能两个方面。

①对内职能

a. 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化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c.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组织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调整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保持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地发展。

d. 组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搞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e. 组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协调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对外职能